本网讯 12月11日,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做客广外-南都传媒高级研修班课堂。他在北校第九教学楼403阶梯教室,为研修班学员带来题为 “全球资本化、制度成本转嫁与贫困经济学”的专题讲座。
贫困的根源:“发展中国家被动地接受了制度成本”
温铁军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的是“制度成本”的去向,这是被大多数研究“制度收益”的学者所忽视的范畴。他指出:任何资源向资本转化都需要成本,西方发达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将这种成本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又将成本转嫁于国内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使资源迅速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但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因为最大的赢家是具有政治强权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如此便导致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制度性规律。
温铁军谈“制度成本”的去向 接着,温铁军进一步解释此规律。政治上,越是政治现代化国家其制度成本越高,从而难以化解债务危机;越是接受西方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率越高。他以印度为例,当前印度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下的传统村社,有大约53%的贫困人口,印度自称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它较全面地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却同时也是最大的贫困国家。经济上,结构高度化的现代经济体,基尼系数最高。例如,最发达的现代化美国GDP的85%以上来源于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贫富差别超过0.5,大约1/5的人口不得温饱;属于高度现代化条件下拉大贫富差别的典型。
棘手的问题:“奥巴马—金正日难题”
讲座中,温铁军向大家讲解了一个经济难题“奥巴马——金正日难题”, 他把它形象地概括为“上得去,下不来”。他提到,朝鲜在50年代就已经有70%的城市化率,也在苏联的援助下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去到城市,转化成城市人口。后来,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封锁,朝鲜失去了石油供应,机械化的农业瘫痪。但是流入城市的成为市民的农村人口,却再也不能转化成手工劳作的农民。
学员认真听讲 同理,处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是经济结构高度化的国家,生产总值的85%来自于服务业。奥巴马说要巩固制造业,但却不可能让华尔街西装革履的白领,到制造业去当蓝领。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奥巴马还是金正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意识形态怎样对立,还是无论坚持怎样的体制,实际上都遭遇到“上去了就下不来”困境——很难对已经“搞上去”的经济结构做出“改变”,因为他们都不可能支付当年“搞上去”的人留下来的巨大代价。
中国的稳定:靠实体经济与广大农民
温铁军认为,中国之所以经济稳定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实体资产。中国幅员辽阔,中西部开发能催生大量的实体经济。而西方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趋向饱和,只能转向金融发展,而这种虚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就是中国拥有承担了大量成本和风险的农民。他指出,制度让农民都拥有了一块地,即“无风险资产”,所以剩余劳动力敢进入城市去追求“风险资产”。这也是他们拿着低廉工资,还不用企业买保险的原因。如此便使得企业家都不承担风险,风险都由农民工来承担。
课间,同学们积极与温铁军探讨所讲内容。
温铁军与学员互动题外之分享:记者的精神
除了和大家分享自己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同人报的创办者之一、中国第一次民意调查的参与者之一的温铁军,还向大家讲述了他年轻时许多“热血”的记者故事:他曾组织报社记者骑着摩托车沿着黄河考察周边的经济情况;为了探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解体的成因,他曾亲自到达当时处于动乱的苏东地区的六个国家,进行亲身的考察;为了做各种调查研究,他自费到冲突严重的战乱地区进行考察,包括墨西哥危地马拉的边界、尼泊尔推翻王权的游击区、秘鲁的光辉道路、印巴边界的毛派游击队等地

温铁军介绍自己丰富的考察经历
介绍完他丰富的考察经历后,温铁军向在场的媒体工作者建议道:作为一名媒体人,应该迈开双脚,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地考察,而不是人云亦云。
附:
人物简介:
温铁军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方面——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国内方面——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承担了多个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的重大、重点、一般、应急课题,以及教育部和其他部委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是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农村发展管理交叉学科建设”项目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