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特别策划】雷锋并未远去——感动你我的身边人 身边事

文字:校报编辑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3-21 点击数:

   
    有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运动式的学雷锋使雷锋精神屡屡遭受“形式主义”的质疑,人们不满将雷锋精神当做道德标杆,更加不满过分拔高雷锋的形象。但是,对学雷锋的种种质疑并不意味着人们失去了道德判断能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失去了乐于奉献的珍贵品质。恰恰相反,摒除了形式主义,人们希望把雷锋精神转化为一种更为朴实的方式,以更真挚的情感去做好事。事实上雷锋精神并没有远去,我们身边就有不少人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践行雷锋精神。尽管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众多的微不足道的善举也会给他人、给社会带去美好的改变。
                            
吴娜:公益从身边小事做起
    2012年1月6日,电影《行歌坐月》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点映活动。影片主要叙述了一个侗族女孩的成长故事,以唯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征服了观众,获得一致好评。同时,这也引起了大家对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等问题的关注。而影片的导演,吴娜,正是我校英语教育专业09届毕业生。面对外界称赞其影片对家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吴娜笑道:“其实这算不上贡献。每个人都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而已。”
    当记者问她是否受到雷锋精神影响,她说道:“不少人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影响,我也是其中之一。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但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就能改变社会。公益不一定就是要成立基金之类的大项目,也可以是身边小事。”
    记者问她为何选择拍电影,吴娜笑言:“通过电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民族的文化,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民族文化是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但这些资源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寻找有效的保护途径是很有必要的。我做的事情仅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情况。确切地说,只是充当提出问题的角色。”庆幸的是不少人十分理解她的想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付诸行动。谈到选择电影作为载体的原因时,吴娜说道:“主要还是三方面原因。大学期间,外教经常要求我们以小短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从第一次拍短片开始就对其产生了兴趣。而且外教对我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我在拍摄影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可以长期发展下去。日后,我就陆续参加了一些新闻、影视培训方面的课程。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电影的感染力相对较强,传播的速度也较快,容易受到关注。最后,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点,当然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
    选择以侗族文化为切入点,吴娜阐述了她自己的原因。“我自己是侗族人,对自己的文化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也希望呈现一些我所熟知的东西给观众。另外,小时候一直接触的文化与在广州读书时接触的城市文化有着强烈的冲突。现在居住在村落里的侗族人的未来发展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在拍摄过程中,吴娜也碰到了不少的问题,也曾为此烦恼。她提到,取景的时候几乎走遍了黔东南的村落,最终才决定以外婆家所在的村落为主要拍摄地。除了当地景色易于入镜外,也包含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其次,仅拍自己民族的素材相对也会比较匮乏,要咨询专家或者当地人,寻找更多的资源。当然,由于自己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对问题的认识也可能不够到位。但是,吴娜最后还是将侗族文化与风光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唤起了社会给予侗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更多关注与保护。
    一个人一部电影的力量尽管很微弱,但一定能激起一片涟漪。
                                              (廖梓彤)

 


陈安妮:
在“2B”调侃中实现“㎡”公益深度
    从《广外班导使用说明》、《2在广外》的推出到《妮玛的唠嗑馆》的风靡,这些文艺、“2B”、语出惊人又切中要害的作品激起了众多粉丝的强烈共鸣,借助微博的力量,“伟大的安妮”迅速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校园漫画红人。去年的一次契机,安妮与其他五名志同道合的朋友怀揣着公益的理想,一起组建了m平方工作室,从此开始了他们创造与公益相结合的助人之路。

“伟大的安妮”其实很低调
    陈安妮的微博名字是“伟大的安妮”,而面对记者采访,陈安妮平静而低调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算不上什么公众人物。”安妮从小喜欢随手画点东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把完成后的《广外班导使用说明》放上微博,没想到引起同学们如此大的共鸣,作品被疯狂地转载,于是安妮开始尝试更多的创作,目前她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了73000人。当被问到拥有那么多粉丝、被公众认识后,生活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或创造风格是否会更加迎合大众口味时,安妮回想了一下,仍旧平静地说:“其实很多人知道‘伟大的安妮’,却不认识现实中的安妮本人,所以我的生活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创造方面也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画自己的心中所想。”

安妮的㎡梦想
    陈安妮说:“上大学后我就常在思考,大学生是否应该有一份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想想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加入广外SIFE后,安妮认识了后来成立m方工作室的温城辉,两个人的公益梦想在这里相遇,于是诞生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一个me,再加上一个me,就足以产生m的平方那样大的奇迹。联合每一个me,用创意产品来实现可持续的公益。”这是㎡工作室成员们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联合每一个小小的力量,创造出乘方式的公益影响力。成立工作室后,他们推出了广外明信片、校历、贝岗手绘地图等作品并进行义卖,还组织志愿者参加募捐活动,将义卖和募捐所得全部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残疾人、农民工、流浪汉和孤寡老人。安妮透露说,m方工作室之前是把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现在他们会抽出一部分资金来维持工作室的发展,他们想把工作室做大,真正做到“用创意产品来实现可持续的公益”。

酸甜苦辣做公益
    做慈善、办公益,原来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陈安妮回忆道:“有一次我们去街头做志愿者,当时很多媒体跟着去了,我们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让跟多人参与到慈善中来,却听到一些不理解的群众说我们这是在炒作。志愿者们在这个过程中十分辛苦,一分钱也没拿,还要听一些闲言碎语,心里真的不太好受。”当问到有没有一些人自尊心太强而不愿意接受资助时,安妮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他们都事先讨论过了,每次活动他们都特别照顾受助者的心理情况,从不说“捐”,而是说“这是给你的礼物,祝你身体健康”。“我们单纯地希望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帮助一些真正需要的人。每次去探望残疾人或资助乞丐,我们都穿得很普通,东西也不是放下就走,志愿者们会跟这些人交流,发现这些人原来也有自己的梦想。这一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为自己能为这些不幸的人做一点点事而开心,又为自己的力量实在太渺小而无奈叹息。”
                                             (陈佳莹)


“我在你左右 为你守候”

    两个心怀音乐梦想的男生好不容易圆了专辑梦,怀揣着来之不易的收入,他们想到的是为山区的孩子添几本书抑或是几本字典,即使他们能做的并不多,却也是一份很温暖的情意,就像他们一首歌里说的一样“我在你左右,为你守候”。他们就是来自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专业091班的郑太龙和王体旺。深爱着音乐的他们,在成功出唱片后,把部分从专辑《没想到》赚来的费用给黄冈小学的孩子带去了一本本崭新的字典。

艰辛寻梦公益路
    出专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做出一张专辑,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准备,面临了很多困难。郑太龙回忆说:“资金是实现音乐梦最大的拦路虎,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们花了5个月时间四处寻找租用质优价廉的录音棚,专辑经费从最开始8000元的预算到最后“膨胀”到20000元,这大大超出我们经济承受能力。”为了筹备两万元,他们开始了“各种省钱,各种兼职”之路。“爸妈给我的生活费一个月是1500元,以前都是月光族。后来要开始做专辑了,一个月只花700元左右了,剩下的钱都存下来做专辑了。而且为了筹钱,我们甚至连家庭保姆都当过,这对于两个男生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王体旺也有感而发:“正是因为我们这一路走得不那么轻松,所以对后来赚到的钱才更加地重视,希望它能用到最有意义的事情上。” 于是,他们决定把一部分钱捐出去,至于用什么的方式捐,他们也“纠结”了很久,但是由于王体旺的女友刘畅恰好也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们最后就决定听取刘畅的建议,“用这些钱给山区的孩子买点实用的东西。”。在商量过后,他们决定给黄冈小学的孩子买字典,王体旺笑着说:“他们用什么教科书我们也不知道,没法给他们送教科书,而字典是工具类书籍,他们肯定能用得上,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字典,希望能在学习上帮助到孩子们。”

力所能及地助人便是雷锋
    在记者印象中,他们都是真实坦诚、有自己思想的男孩子,对于现代雷锋精神,他们也各自有想法。郑太龙说:“雷锋精神被神化,很多人只在三月去学雷锋,以前在学校里,同学们都从家里拿钱去买东西去做好事,所以在三月份里,福利院、老人院、养老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是最忙碌的。我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天做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是学雷锋。” 所以,在平日里郑太龙从不介意把自己的吉他,相机借给朋友,旅游的时候看到陌生的小朋友甚至会给他们买雪糕。而他的搭档王体旺则言简意赅地说了一句:“现代雷锋精神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能被大众理解的好事。”在他看来,学雷锋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有能力,一个是为人所理解,只要做事情符合这两个条件,那就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实践了。
                                    (黄莉婷 吕绿茵)


七嘴八舌说雷锋

    雷锋,一个时代的道德模范,每年三月,“向雷锋学习”的号召遍及全国。校园里,在师生心目中的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社会到底如何学雷锋?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师生,听听他们诉说心中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应该化静态为动态,作为一种行动的落实,不要政治化。我们心中以良知为标准,呼唤道德的回归,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情,这就是学雷锋。雷锋也是人,不要说的太完美,要真实的塑造。
                         ——政管学院教师 毛国民

    雷锋精神应该与时俱进。现在一些质疑雷锋的声音并不是质疑他这个人,而是质疑这种造神的做法,这在现代社会是不必要的,学习雷锋不应强制,受众会有逆反心理,标准太高反而容易说空话,人都是有善念的,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释放人内心的善意,并传递下去。
                                   ——新闻学院老师
 
    雷锋精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是膜拜,也不是去质疑。                                     
                            ——中文学院教师 陈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人的道德水准却没有跟上这个速度。学习雷锋不是说什么大事,就是平常的小事和主动去帮助别人,人和人之间要拒绝冷漠。
                         ——思政学院教师 程永林
 
    雷锋精神不仅仅是简单的助人为乐。雷锋的最大价值在于,他能融入社会和群体,他做的好事,是和国家的进步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雷锋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符号和代表,当代学雷锋首先要把雷锋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然后去效法他的精神,而不仅仅是模仿他的行动。
                        ——中文学院09级 戴春晨
 
    我认为雷锋精神不只体现在“大事儿”上,很多时候从生活细节上就能发扬雷锋精神。将善举形成习惯,人人都是雷锋!弘扬雷锋精神,除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外,也能让每一个在快节奏中工作学习的人回归真我,找到人性最初的真、善、美!
                     —— 新闻学院08级  王蕙仪

    雷锋精神是一种时刻为他人着想的道德精神。学雷锋这事儿,是一个氛围问题,从上到下的氛围。它需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去做榜样。我觉得这种精神肯定值得鼓励,但它不能作为普遍的道德标准,不能让大家“被雷锋”。打着学雷锋的口号,强迫大家做好事,只会让人反感。
                      ——中文学院08级  蔡方舟
        
    只要每个人都愿意把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学雷锋”。
                            ——法学院 10级  叶子

    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成员之间互助互爱的珍贵品质。大家对雷锋精神没有怀疑,只是对从学雷锋活动衍生出的形式主义做法以及对夸大雷锋个人事迹的情况有疑问。如何避免形式主义才是消除疑问的关键。在今天,助人为乐的社会氛围不能只靠在“雷锋日”这样的“运动式”活动实现。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有恶必罚,有善必赏,“好人遭雷劈”的事少了,自然“雷锋”就多了。
                      ——英文学院09级 曾祥斌

                              (郭敏仪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