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我校科研创新团队交流分享经验

文字:科研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6-2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19日下午,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暨学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研究进展报告与经验交流会在北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报告厅举行。作为2012年度学校科技活动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旨在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给团队提供平台,彼此借鉴,相互学习。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石佑启教授、陈万灵教授及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阳爱民主持。

  首先,石佑启和陈万灵与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分享了成功申报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经验。石佑启从选题、论证、组建队伍、PPT制作等方面详尽介绍了申报技巧,鼓励团队负责人计划申报国家重大项目时要有“五心”准备:信心、细心、精心、耐心及恒心。陈万灵则强调要多论证,要敢于博一博。

  


石佑启在发言中

  六位团队负责人先后汇报了自己团队项目进展和已取得的成绩。同时分享了一些管理的经验。章宜华谈到自己的团队建立科研管理办法及项目分工时说道:“做一部分,准备一部分,规划一部分。”陈桐生团队则强调扶强不扶弱,先紧后松,公平公正公开;蒋盛益希望多加强校外国内外同行多交流,同时他希望学校在科研条件上多多扶持;袁登华则强调自己团队的协作精神,要求团队结果导向,过程驱动,跟踪指导,在培育成员方面付出的努力;邓可斌团队则致力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
    阳爱民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学校以三高标准设立的科研创新团队虽然成立不久,但已成绩斐然:有四个团队获得了国家社科项目;陈桐生的论文《楚辞五体源流论》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国学创新团队在国家重大需求之时,能勇担使命,配合学校积极申报省里的“2011”项目。他说:“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取得了良好开局,接下来学校将在制度建设方面尽量为团队提供便利的研究条件。”

  阳爱民最后寄语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团队负责人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讲奉献精神,要能走出广外,站在国家的层面。同时,在应对学校重大需求时,能担当重任,要转型做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战略型专家。”他还强调:“团队要成为学校的智库。”


会后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