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9日上午,我校第二届基地工作会议于北校区国际会议厅召开,该会议由由科研处主办、粤商研究中心协办。教育厅科研处科长吴华明、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我校副校长顾也力、刘建达、石佑启,科研处处长阳爱民和我校9个基地的负责人及基地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顾也力主持。

顾也力主持会议
顾也力表示,基地工作会议旨在为各基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谋划基地未来发展道路的平台。他还谈到,基地发展有利于提升我校的研究生水平,为广东省乃至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当前,我校在进一步优化各基地管理、打破学科间的封闭状况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后,马骏同与会人员分享了他本人在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他谈到了以下几点经验:第一,作为基地领导者,要理解和把握基地的核心使命,使基地引领国内的前沿讨论,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借鉴中国转型发展的经验,提升基地自身的国际化水平;第二,要进行愿景构造,懂得“做梦”,即要有清晰的方向、明确的人员配置和基于现状构建起来的梦想;第三,要确立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使自身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对国家的决策产生影响;第四,要优化资源配置。管理者要懂得利益调整,利用制度建设保障资源的正确配置。在人员配置方面,管理者要有足够的胸怀,采取“先集权,后放权”的方式,整合国内外的人才,增强他们对基地的认同度与忠诚度。

马骏介绍基地管理经验
马骏还谈到了为基地发展赢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基地在相互合作中存在着竞争,因此要清楚自身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他最后认为,研究人员国际化是基地国际化的基础,因此基地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国际网络,实现核心团队国际化。
在马骏的发言后,部分与会人员就一些问题与马骏进行了交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问及如何解决基地在引进人才方面的难题。马骏表示,要懂得运用自己在国内外的人脉,从而取得核心人才的帮助。加拿大研究中心何元贵教授则提出如何解决基地与学院的合作不密切、没有一个固定依托、发展难度大的问题。马骏回答道,要做好相应的规划,跨好几个学院的基地要学会整合资源,培养自身的核心人才。
紧接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燕萍教授作题为《贯彻落实“2011计划” 谋划基地未来发展》发言。她提出了以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为重点来带动学科发展的思路,认为基地应凝练方向,加强团队建设,增强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基地要实现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并通过云山学者讲座等途径拓展国际视野。

董燕萍谈未来发展思路
随后,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教授何元贵从基地演变历程、建设与发展目标及具体发展规划等方面作题为《平台制度两建设 人才科研双发展——加拿大研究中心发展思路与规划》的发言。

何元贵介绍相关情况
其他省级、市级、校级基地也接着进行了经验交流。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毓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爱屏、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广东软科学基地负责人李青、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昱、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教授朱最新围绕各自基地的建设概况、人员配置、研究方向、未来目标和存在问题作了相应的发言。
接着,阳爱民总结了2011年基地检查情况并代表主办单位感谢各基地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同时也对基地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有自信,勇于担当相应的责任,有一定蓝图规划,学会“做梦”。

会议现场
最后,顾也力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向在学校基地建设过程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同志和一直支持基地发展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虽然这次会议时间紧,但内容丰富,尽管会议上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但基地建设的成果是不会被磨灭的。他最后希望基地领导者能懂得规划,做好内部管理,学会从全世界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