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大型报道】〔21〕仲伟合:国际化要与世界一流大学平等对话

文字:贺静 廖梓彤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23 点击数: 分享至:

 

近日,在“国际化·高质量·高水平——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一周年成就巡礼”大型专题报道接近尾声之际,大型专题报道组记者采访了我校校长仲伟合,在整整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仲伟合畅谈了我校在教师、学生、研究和管理国际化这“四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我校国际化有独自一套发展理念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打国际化的牌,甚至连一些中学都开设了国际班,并称自己是国际化的学校,那么我校国际化与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在有些人的眼中,英语化就是国际化,国际班就是国际化。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狭隘的理解。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大学是要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平等对话的。”仲伟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校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制订了一套自己的发展理念,并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校国际化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基础是构建国际化的育人环境,路径是‘310’工程,具体内容是实现教师、学生、研究和管理的国际化。”

 

到2025年,力争25%的学生到海外交流

“学生作为大学的中心,实现国际化要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在广外学习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仲伟合说道。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生流动方面,我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据统计,2012年到2013年,我校仅双学位外派项目达39个,出国学习人数超过600人,按照当年入学的学生数来计算,出境学习学生已超过10%。仲伟合表示,“‘310’目标只是阶段性的。2015年前,我们是‘310’。2015年到2020年,也许要提到‘320’,甚至是‘330’。到2025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我希望25%以上的学生在读期间能到海外交流学习。”当然,数字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数字增加只是意味着让更多的同学受益,我们还有质量上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学到东西。

    
                                    仲伟合畅谈国际化发展思路

学生“引进来”方面,目前,已有接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我校学习,人数达1800人。仲伟合则提出,到2025年,我希望达到3000人以上甚至4000人的规模。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留学生中亚非拉国际学生居多、欧美国家学生较少的问题时,仲伟合说道,“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是普遍存在的,包括清华、北大。这与欧美高校自身高水平的国际化程度相关,学生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国际氛围。事实上,欧美国家的高校都非常希望学生能到中国交流。”。近年来,这种情况逐步得到改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每年有六七十名学生到我校交流,到我们的课堂听课,到企业去做调研,甚至到附设外语学校给学生上课。

     
外籍教师或可评职称 开全国高校先河

谈及教师国际化的问题,仲伟合坦陈目前学校给予外籍教师的待遇比起中国教师没有优势。但他透露,为提高外籍教师待遇,学校正在做相应的政策调整。人事处和国际处正在研究方案,拟在今年六月底前出台“广外外籍教师职称评审条例”,如果该条例出台,广外很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家给予外教评职称的高校。

“我们不会照搬现行的国内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例,而是与国际接轨,国内的职称评审只是一个参照。外籍教师的职称评审会有一个独立的体系。完成评审后,学校会给予相应的薪酬以及职称津贴,从整体上提高外籍教师的收入。”仲伟合说道。

另据介绍,我校现在已经开始参照国内社保的做法,给外籍教师购买商业保险。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让优秀的外籍教师可以扎根中国。仲伟合感叹道,“我们有一批外籍教师在广外工作已经超过了二十年,这样一种精神,我们不能忽略,我们要给他们和国人一样的待遇。”

 

提升承担文化繁荣使命的能力

 谈及我校研究国际化,仲伟合用四个字来形容“笨鸟先飞”。我校经过一系列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科研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我校是最早提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校级计划的地方高校。2011年,国家启动“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我校又积极响应,正在筹建的“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就是繁荣文化发展的一种承担。我校还准备筹建的第二个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利用广外外语的优势,利用跨学科的优势,把中国优秀学术精品推介出去。

仲伟合提出,外语高校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具有三重使命:高度重视高端学术精英培养、学术精品传播和跨文化沟通,并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一体化发展上,其目标只有一个:提升承担文化繁荣使命的能力。

谈到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建设,仲伟合提到,过去我们缺平台,缺项目,如今平台和项目都有了,但团队力量需要加强。各学科包括传统优势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人才还欠缺。人才战略永远都是学校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这一靠引进,二靠培养。我们要注意培养年青的学术骨干,让他们充当起“挑大梁”的角色。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如“云山学者”等,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

 

办公楼将来或常见洋人的面孔

“影子计划”是我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学校管理干部可到国外高校进行对口挂职。而对于引进海外高校的行政人员到我校挂职的可能性,仲伟合表示,当我们提出把学员送到国外高校时,对方马上提出也要派人到我校挂职的建议。如英国的中央兰开夏大学、兰卡斯特大学等,都正与我校就此问题进行洽谈。以后我们的办公楼也可能会常常见到洋人的面孔。通过这种相互交流、互动,双方学习到先进的理念。

此外,每年我校都会组织处级干部到海外进行培训。今年,我校还将派出20位干部到英国考文垂大学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

 

北校拟建创业基地 培养学生“五种能力”

 除了国际化问题,仲伟合还畅谈了有关就业创业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思路。谈到我校近年来加大创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的目的时,仲伟合谈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我校南校区已经有了一个创业基地,多达十几家“公司”在运营。今年,拟在北校区建立新的创业基地,主要面向语言类学生。”仲伟合透露。在他看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并且找到好工作是高校理所当然的责任,但读大学并不是为了找工作。“我一直提倡学生,如果能创业就先创业。创业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够带动就业。希望我校的创业基地孵化出来的小企业家二三十年后变成比尔·盖茨。”仲伟合笑着说道。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我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如开设创新班、实行嵌入学期制,进行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等。仲伟合认为,目前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反映上来说效果是积极的,但在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种种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仲伟合赞扬了在这些“试验区”辛勤工作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很了不起,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靠自己摸索。”

 

专题策划:大型专题报道组

本文采写:贺静 廖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