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语言工程与计算省社科重点实验室广外揭牌启用

文字:莫涵 林小琬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23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20日,语言工程与计算广东省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在南校揭牌启用。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谢春艳,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朱纯深,苏州大学教授周国栋,我校校长仲伟合、党委副书记陈建平、思科信息学院院长姜灵敏和副院长蒋益盛等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我校副校长顾也力主持。

                           揭牌仪式

    据介绍,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深度交叉融合,重点支持一批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化水平,2013年,我省批准了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在内的4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语言工程与计算”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是我省高校中唯一与语言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未来“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将致力于语言学习、语言服务和信息理解三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多学科交叉解决语言和社会科学问题,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化战略发展。

    启动仪式上,仲伟合用“三点”、“两地”、“一田”——“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创新科研人才培育点”、“学校与社会重要联接点”,“重大项目孵化与产出地”,“重大项目试验田”为实验室未来发展作出定位。仲伟合最后承诺,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万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和科研,并预备申请国家级重点项目。

    重点实验室选举产生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仲伟合为实验室学术委员委员颁聘书。
                   仲伟合为实验室发展提出要求

    启动仪式后,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由姜灵敏主持的学术报告会,周国栋和孙茂松分别就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义角色标注、大数据视角下的语言信息处理作出分析。

                     周国栋教授发表学术报告

    周国栋教授报告的主题为Semantic Role Label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义角色标注)。他从自然语言的概念出发,指出语言可分为的可计算及不可计算,自然语言理解着重如何从计算角度上看待语言问题,对此,他借助 中文语义分析中存在困难的例子,专门就“什么是自然语言”、“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做出详细的解释。作为一个音、形、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自然语言用于人类的思维和交流,同时,自然语言也是一个变动的结构其后,重点讲解了语义角色标注,尤其是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研究问题,指出目前存在着对语义、句法和篇章分析和优化的一些困难,因此在自然语言处理过程,如何从细节入手,运用一些技术方法,将自然语言文本信息分解为结构化信息进而进行计算。最后,展望了语义角色标注的研究和发展,指出该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产生了很多好的研究机遇,但强调仍然需要加强语义的理解,在开放域的应用还有很多挑战。

             孙茂松教授浅谈大数据视角下的语言信息处理

    孙茂松教授对大数据视角下的语言信息处理进行了系统性的报告讲解,先就国内外的语言信息处理现状和趋势做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深刻地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语言信息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介绍了目前三个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即深度学习、开放域信息抽取和知识图谱,由此思考了在模型创新和句子结构分析上的可能性,同时也指出核心问题是开放域句子结构分析。他点明了语言计算的本质是结构预测,即使在目前中文句法、语义分析还不太满意的情况下,从大数据视角把现有技术、资源整合起来,多学科交叉研究对解决这个困难任务是存在可能的,这要求科研人员们应该敢想敢做,在困难任务面前勇于探索和实践。最后,孙茂松还介绍了借助互联网的中文研究与中文应用,充分展现了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学科的魅力,为语言信息处理打开一个多彩而广阔的世界。

 

 

附: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3年首次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深度交叉融合,重点支持一批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化水平。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我省共批准了4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她们分别是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

    作为广东省首与语言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项目,我校在去年4月至7月完成了申报书提交和评审答辩环节,今年1月开始在我校实验楼筹建相关工作。学校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制度和方向,制定了实验室场地和设备建设计划和方案,第一期已投入80余万用于设备购置和办公条件的改善,并相继开发了实验室网站,现今已推出上线。学校还针对此项目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意见稿。

实验室运营模式以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为中心,由委员会确定每年开放课题,面向校内外研究人员招标;对于学校教职工参与实验室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将予以奖励。在征求意见稿中说明,实验室将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语言计算基础理论与模型;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教学、测试与翻译;语言知识库/平台建设及其语言服务;社会计算、信息检索、文本挖掘及信息理解。未来实验室定位于华南地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发挥广外在语言学方面的雄厚实力和领先优势,打造语言工程与语言计算方面的研究高地,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经济。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孙茂松
 清华大学教授
 
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刘建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朱纯深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陈建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宗成庆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
 
周国栋
 苏州大学教授
 
姜灵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曾用强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周国栋,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4月—2006年8月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分别担任副科学家、科学家博导和副主任科学家博导。近5年来发表SCI源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担任多家顶级国家杂志和会议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编委。研究方向: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

    孙茂松,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大项目首席专家等。主持完成信息处理用分词国际标准2项,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是享誉中外的著名的计算机语言学专家。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Web智能和社会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