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8日下午,欧洲研究中心2009年度工作总结暨新年工作布置会议在财经办公楼214举行,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欧洲研究中心兼职主任陈建平主持,西语学院院长郑立华,管理学院院长杨晓燕,财经学院教授林丹丹,商英学院副教授王小海,法学院唐小松教授、杨斐、施爱国、郑腊香博士等欧洲学硕士导师以及17名2009届欧洲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陈建平就2009年欧洲研究中心的工作作了年度总结,并部署了今后中心的工作重点,他着力强调欧洲研究应积极服务于国际战略研究。
 |
会议现场氛围热烈 |
首先,陈建平从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行政管理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陈建平在总结中指出,2009年中心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的知名学者对中心研究人员的著作和教材进行了评审,在校内、校外双重评审的基础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首批六本“欧洲研究系列丛书”,进一步展示了中心的学术研究成果、扩大了中心的学术影响力;中心还积极探索以教学带动科研的新途径,两个校级研究生教学与改革课题成功立项;此外,中心继续实践“走出去”的战略,加强对外交流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譬如,郑腊香、王小海等多位硕士生导师参加了国内或国际欧洲研究学术会议,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拓展了学术视野;蔡红、唐小松、施爱国等中心研究人员多次应邀为广州日报、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撰稿或担任节目嘉宾,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中心陆续编制和发布的《欧洲通讯》以新颖的版式和充实的内容赢得了校内外的赞誉。
研究生培养方面,陈建平肯定了过去一年中心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09年中心师生齐心努力践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欧洲事务、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成功开设出一系列欧洲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率先探索研究生按研究方向跨学院选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陈建平希望欧洲学硕士点能在全校共享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跨院系培养研究生人才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去年十月,欧洲中心建立了第一个学生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会上,陈建平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要求党支部积极按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此外,中心多位学生担任校研究生会骨干和亚运会志愿者,彰显了欧洲中心研究生的领导才干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让与会老师倍感欣慰。
在部署今后的工作重点时,陈建平着重强调在继续抓好欧洲研究丛书出版和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期望老师和学生要在我校正在开展的国际战略研究的大背景下展开欧洲研究。中心要配合学校两院两基地的整体规划,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平台作用,使欧洲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战略研究的有生力量;他同时寄语学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活动,积极和导师一起参与国际战略问题下的欧洲研究,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题目开展研究,争取发表论文,练就看家本领。”
听完陈建平的报告,各位老师和学生纷纷表示决心和发表感想,决心主动融入到国际战略研究中去。导师杨晓燕教授表示,她已经和两名欧洲学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一篇《“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形象》的论文写作,下一篇论文将着手探讨国际贸易壁垒。多位老师们表示希望能通过对广东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挥好“智库”的作用。学生刘海燕也谈到,经过半年对欧洲研究相关知识的学习,收获很大,使她信心倍增,将积极参与到将在我校举办的欧洲社会论坛中去,进行中欧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