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原党委书记庄明英出版《晚晴文集》第四集 徐真华作序

文字:王晓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1-23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现广东省高教系统关工委和校关工委顾问、离休干部庄明英《晚晴文集》第四集近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校党委书记徐真华为该文集题序,表达了对庄老退休不退志,心系我校教育,常能建以有据之言、献以务实之策的感激之情。


    1995年,庄明英参与筹建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校后,退居二线,发挥余热,整理和撰写了东欧事变后近十年来自己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境外观感等方面文章、杂记近60万字,从1997—2005年先后出版了《晚晴文集》一、二、三集,并于2010年1月出版《晚晴文集》第四集。
   《晚晴文集》是庄明英终身耕耘教育园地的真实写照,其中凝聚了他的淡淡思乡情、切切怜民意、拳拳报国心;洋溢着他忧国忧民、情系教育的博大胸怀和正直无私、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第四集按主题分为《学习篇》、《实践篇》、《随笔篇》、《回忆篇》、《见闻篇》、《踪影篇》六篇,前五篇各收入若干文章,第六篇辑录了他参加革命以来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文集文字朴实、思路明晰、娓娓道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青年学子都可从中有所教益。

 

 


附:徐真华为《晚晴文集》第四集所作的序

 

写在前面的话

徐真华
二○○九年三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在《龟虽寿》中的诗句是对庄明英同志的最准确、最真实写照。庄老年近八旬,离休后依然身体康健,思维活跃,笔耕不辍,《晚晴文集》第四集又即将与大家见面了。
  庄老生于“九•一八”事前变夕,舞象之年即参加革命,解放后不久被派往东北学习,之后一直在高校工作,长期担任校级领导职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庄老参加革命60周年。可以说,庄老个人的奋斗史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本人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位见证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庄老在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不同阶段,先后发起成立“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参与创建“私立潮汕学院”,筹办“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给教育界留下了宝贵的“三份礼物”。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经贸发达,对外交往频繁。庄老20世纪80年代初回到广东工作,就一直在广州外国语学院任职。在此期间,广外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外经贸发展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对外语教育教学进行了许多积极而重要的探索,成为我国南方培养外语人才的重镇。庄老退居二线前参与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筹备工作,积极推进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的合并。他感于新大学的发展新貌,坦言两校合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庄老十分关心学校的前途,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常能建以有据之言,献以务实之策。“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问题。离开领导岗位的庄老十分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他担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首任主任,作报告,答疑惑,解难舒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不懈努力。近十年来,广外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凝练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稳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与包括庄老在内的老同志的爱护和支持密不可分的。
  《晚晴文集》以教育为线,以育人为本,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务指导;既评点时事,又论述人生,舒发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育工作者的情志。第四集按主题分《学习篇》、《实践篇》、《随笔篇》、《回忆篇》、《见闻篇》、《踪影篇》等六篇,前五篇各收入若干文章,第六篇则辑录了作者参加革命以来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透过这些文字和照片,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庄老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人生的满腔热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我相信,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青年学生,阅读这本集子,都可从中得到教益。
  承庄老厚爱,特写上几段话,贺第四集出版。最后,录李商隐《晚晴》诗文如下,祝庄老眉寿鸿福: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