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仲伟合喜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殊荣

文字:师资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2-2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春意盎然万紫千红。近日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传来喜讯,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公布,广东省推荐的有13人入选,我校仲伟合教授榜上有名,实现了我校在该人才工程项目上零的突破。仲伟合教授的成功入选,这对进一步促进我校人才工程项目、多层次学术梯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仲伟合教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继“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后,于2002年正式启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7个部门联合组织评审,每2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在选拔范围、选拔对象、选拔条件方面有较高要求,同时对申报人的业绩成果条件要求也极为严格,因此入选极为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仅有1人入选过。

    仲伟合教授的成功入选,是国家对其多年来致力于在口译理论与口译教学研究、翻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建树予以肯定和表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英汉口笔译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仲伟合教授曾为省内外大型国际会议担任首席同声传译员数百次,其中包括: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科技论坛”、广东省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联合国多个组织的会议。曾为多位国家、省市领导人及外国国家元首、国内外政商要人等担任口译工作,是国内知名口译研究专家。

    同时仲伟合教授在科研、学术的创新大道上有着突出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其主要成果有在《中国翻译》、Translation Journal、《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的《口译教学刍议》、《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Memory Training in Interpreting、《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Coping Tactic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口译研究系列论文及翻译学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论(译)著、词典等15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口译研究方法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计算机辅助口笔译(CATIS)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数字化口译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0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项目《英语口译教程》、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项目《英语口译基础教程》、《英汉同声传译教程》等,为我国口译理论与口译教学研究、翻译学研究以及同声传译人员的培养等作出了较大贡献。

    据悉,目前经广东省推荐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人数有41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知规定,对入选对象将作为特殊津贴专家的后备梯队,在遴选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时,不占指标,优先考虑;开辟评价的“绿色通道”,入选对象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受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等条件的限制。并将积极发动社会和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生活等方面为入选对象创造必要的条件,优化创业的服务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其中第一层次是上百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第二层次是上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是上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通过“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