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百名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探秘广州亚运城

文字:记者 陈晓霖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5-14 点击数:


  本网讯 5月13日下午,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的100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同学们到达亚组委了解亚运场馆的建设进展及赛后利用的详细情况。随后,大学生记者们又前往亚运城,参观并采访了亚运城场馆,亲身感受亚运城的全貌,先睹亚运城的风采。


亚运展示厅 精彩缤纷“花样多”

  大学生记者一行先到达了亚组委,参观了亚运展示厅。展示厅里各种形式的亚运介绍都吸引了记者们的眼球。

  “咦!你看,写上我的名字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啦!”原来,只要在眼前的这台触屏签名板上书写,保存内容后就会显现在眼前的液晶大屏幕上。许多学生记者们都书写保存了自己的名字为亚运加油,或者送上对亚运及广州的祝福。


大学生记者体验亚运留言板

  在签名版的右边还有一个书本模型的展示台,据相关人员介绍,这个展示台叫“翻书机”,只要用手轻轻在“书本”的右上角动一动,它就会自动翻页,而这本“书”的内容都是有关亚运的精彩展示,它也吸引力许多记者们驻足“阅读”。


“探秘”亚运场馆 解疑“亚运城”名字之谜

  随后,大学生记者们到达广州亚组委新闻发布厅,亚组委场馆器材部技术处副处长史斌斌介绍了亚运场馆规划建设的情况。主要从亚运会场馆分布、场馆规划建筑特点、场馆建设进展、场馆的赛后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史斌斌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大学生记者们更直观地感受场馆,还运用了效果图和现状图的对比表现了亚运场馆的建设进度。

  史斌斌指出,场馆布局延续和强化了广州“山、水、城”交汇的生态格局,塑造了广州亚运文化中的地域风光。而广州棋院、增城龙舟比赛区、广州马术场、大学城的自行车场馆、广工板球场等新建场馆,史斌斌还就其各自的特点及赛后的利用进行了说明。


史斌斌对场馆建设做介绍

  对于“亚运城”为什么不叫“亚运村”这个问题,史斌斌解释道,亚运城是广州亚运会的重要的特色之一,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亚运村(运动员村),还包括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共7大部分,所以“城”比“村”更为合适和准确。


走进亚运城 揭开其神秘面纱

  来到亚运城欢迎中心,工作人员就详细地为大学生记者们讲解眼前的巨幅亚运城模型图。包括亚运城7大部分的位置,职能,特色等。而作为广州亚运会标志性建筑——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将成为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体育馆。

  据讲解员介绍,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65315平方米,最大跨度达99米。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和亚运展览馆。亚运期间,这里将承接体操、艺术体操、台球及壁球等比赛项目。走出欢迎中心,对面已经封顶的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以其飘逸的平台曲线、流动的景观曲线、柔美的屋顶曲线与身边的珠江水系浑然一体,犹如遨游的方舟,堪称一道独特的景观。


已经封顶的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也利用了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照明、雨水利用等多项节能新技术。为了节能降耗,亚运城建设综合应用了数字化智力家居、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太阳能及水源热泵新能源等新技术。

  据了解,亚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亚运城赛后将成为示范型住宅区,亚运城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会成为多功能服务市民中心,比如主媒体中心赛后简单改造后将成为商业中心等。

  随后,大学生记者们乘车环游亚运城一圈,依托三条贯穿的河涌水系的亚运城,还建有岭南水乡民俗建筑和水乡民俗风情街等凸显岭南文化元素的景观。虽然亚运城还在加紧建设当中,但是其勾勒出的岭南民情风物已让其他地区的学生记者赞叹不已。


河涌水系旁的岭南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