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省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战广外 冠军花落仲恺深大

文字:记者 戴显盛 张若琳 朱瑛健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5-22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月22日上午,201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决赛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教学大赛广东省赛区决赛在南校B8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比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我校承办,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金正林、刘文平,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洊波,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运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黄卫等嘉宾莅临决赛现场。

  决赛评委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九所广东高校的教师代表组成,共有来自46所高校的82位参赛教师参加了复赛的角逐,其中20位脱颖而出,站在决赛的舞台上。最后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周佩红获得综合组第一名,而视听说组的冠军则被深圳大学的张新颖以绝对优势摘得。

  担任此次大赛评委之一、我校副校长刘建达首先对各位嘉宾评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衷心感谢省教育厅等主办单位给予的精心指导以及各兄弟院校的大力配合。刘建达说,广外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全球化的公民为使命,始终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本次大赛的开展不仅搭建了优秀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用方面的创新,对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刘建达最后用一句“教学就是一门艺术,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来鼓舞参赛教师自信展示,赛出风采。


刘建达对嘉宾评委和选手们表示热烈欢迎(记者/朱靖)

  金正林在随后的讲话中简单介绍了本次大赛举办和筛选的基本情况。他突出强调比赛的宗旨在于:“通过搭建全省型的英语教学竞赛平台,为优秀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展现技能的舞台,为其他教师提供观摩交流的机会。”同时他也希望这项大赛能够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


金正林讲话(记者/朱靖)

  黄卫则先用“感动”二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表示从校道上的宣传气球和条幅到赛场精致的比赛手册,都体现着组织者和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协调能力,保证了精彩激烈的比赛能够顺利开展。

综合组——仲恺深大双雄争霸

  10位选手分别围绕“A letter to B student”这一主题展开自己10分钟的课程介绍,选手们在把握该主题的前提下,创新课堂模式,也引领学生对“B student”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自深圳大学的3号选手罗莎分别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B student”,在她给学生布置的“Essay Writing”中也显得角度新颖,“A letter to A student ”不仅拓宽了主题,也突显了她灵活的教学思维。在之后的总结中罗莎陈述了两点:“Student learn by doing AND Teacher keep communicative and flexible.”并坦言自己在学生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

  而本阶段最后出场的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10号选手周佩虹则给全场观众带来惊喜,她简洁大方地将展示分为四个环节,通过课程的设计深化了主题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get student participate”是她最为关注的环节,“packing key words”是师生需共同面对的难关,“one is never going to carry the labor in whole life.”则教与“B student”学会放下后重新出发。评委的提问侧重考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教学观念,“你最想传达给你的学生什么?”“面对超出你预料的调皮或成绩糟糕的学生,你的课堂计划该如何进行?”选手们凭借着流畅的英语和严谨的思维一一沉着应答。

视听说——深大模式独领风骚

  听说课项目比赛环节,选手以视频教学为辅助手段,设计教学,进行现场阐述。主题为“Develop intelligence”。

  来自中山大学的1号选手袁文娟认为,“人的天赋会有高低之分,但学习能力却是可以后天提升的”,她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力得到综合提升。面对针对其课程设计的提问,袁文娟从受众、课程特点、教学目的等方面分析,再次表明“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4号选手深圳大学的张新颖结合视频材料和幻灯片表达了自己对visual aid的理解,对于课堂设计中的课前准备、作业布置等环节都附有实例说明,资料准备翔实,表述流利。她将授课凝练总结为“Informing,Involving and Inspiring”的过程。关于实施过程中学生考核、拓展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等问题,她的精彩回答博得现场评委赞许。来自广东商学院的10号选手龙风华把课堂分为“pre-viewing”“while-viewing”和“post-viewing”三部分,在每一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参赛选手的精彩瞬间(记者/彭卓文)

  新科状元张新颖在赛后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参加这次比赛的目的让别人认识深圳大学的英语教育方式和向同行学习,她的最大优胜之处在于将资料很好地运用到课件里,适当地进行了创新。


视听说组一等奖得主张新颖接受本网记者采访(记者/彭卓文)

  综合组冠军周佩红认为,因为她是最后一个出场,心理包袱小,能比较淡定地进行演绎,这是很好的外在因素;而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很好地结合原文则是她获奖的最大原因。


附:

  一等奖:(综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周佩红
            (视听说)深圳大学 张新颖
     二等奖:(综合)深圳大学 罗莎   中山大学 邓妮
            (视听说)广东商学院 龙风华   中山大学 袁文娟
     三等奖:(综合)广东工业大学 李玉坤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郑南洋   广东商学院 张敏敏
            (视听说)东莞理工学院 邬丽珊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乔世燕   华南理工大学 高阳   
    教坛新秀奖:
         综合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郑南洋
         视听说:中山大学  袁文娟    

    优胜奖:(综合)华南师范大学 肖娜   广东金融学院 杨莹莹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朱艳敏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陈景珍  
          (视听说)广东金融学院 刘萱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李媛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李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马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