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3日下午,由我校原党委书记徐真华教授主讲、法学院主办的“大学生如何成才、成长、成人”讲座在南校区教学楼F307举行。讲座上,徐真华围绕“立足平凡,追求卓越”八字,引用大量生动事例,就人生目标的设定、合作与竞争的处理、法制精神与民族意识的培养三大方面阐述了人生智慧。
法学院院长蔡镇顺,法学院党委书记金良成以及法学院的师生代表出席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金良成主持。
第一步设定人生目标,职业生涯就像体育比赛
“迈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人生目标的设定,而真正对人生目标的设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个人素养。”徐真华说道,目前的大学生存在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中山大学一名中文系教授曾指出,中国教育的两大缺点是“奴性”和“缺乏公民意识”,这使得我国大学生不敢挑战权威、不敢创新。而公民意识是对大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早在2002年,我校就提出了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公民的目标。
谈及在人生事业上的跋涉,徐真华引用了惠普(中国)前CEO孙振耀的一个精彩比喻——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谁能不被自己击败,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重新演绎龟兔赛跑,合作与竞争谋共赢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互利双赢,必须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徐真华如是说,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也强调了要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这目标当中尤其强调把合作放在竞争前面,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

徐真华生动诠释合作与处理的关系
徐真华引用了厉以宁“龟兔赛跑中的现代管理学”这一生动事例阐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龟兔赛跑共有四次,在第四次赛跑中,兔子和乌龟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时,乌龟驮着兔子游,同时到达终点,这就是双赢。“所以,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共赢,而不是置对手于死地,你置对手于死地时自己也身临险境。”徐真华总结道。
从外国的法制透视中国的法制建设与民族意识
徐真华认为,中国的法律目前只停留于裁判或规则的水平,而国外已把它当作行为规范。如何让这些纸上的规定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日常行为习惯,需要执法者和守法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徐真华与听众分享了它的亲身经历。在加拿大留学时,有一次他和一位妇人在下雪天里等公车。两人聊天甚是入迷,竟然不知公车已到站并开走,徐真华本能地追赶着公车,期望公车能像在中国那样停下载客,但公车并没有停下。他回到站牌,看到那位妇人正打电话到交通委员会投诉,不到一刻钟一辆接送车就来了。“在中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吗?一定不会。”徐真华说,在中国,司机顶多停下来载客,然后骂上几句。这就是中国制度与加拿大制度的区别。

现场学子积极提问
对比中美两国的法制建设,徐真华引用经典案例指出,美国警察在审讯前都明确告诉犯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但在中国,为找到犯罪证据,甚至不惜各种恐吓手段逼供,导致冤案屡有发生。对此,徐真华勉励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是法学院的,将来步入工作岗位一定要做一位正直的法官。”
俗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徐真华却以“如果你忘记未来,你失去的就是现在”这句话作为演讲的结束语。他解释道,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就等于你现在迷失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