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现外交部在职的干部中,有70多名是广外学子,约占外交干部队伍的1.5%。”9月27日上午,外交部考录宣传座谈会在北校区第二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宣讲了2011年外交部的考录计划,并针对我校学生报考外交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外交部大使林松添,干部司考职处处长钟臣,拉美司二处副处长平辉午(我校校友),英文学院、经贸学院、商英学院、翻译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新闻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2011届毕业班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昶斌主持。

座谈会现场
林松添:现外交干部队伍中约1.5%是广外人
林松添首先追述了外交部考录制度自1993年确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外交部录用人才的根本目的并非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而是在寻找代表中国软实力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如何才能代表中国的软实力?林松添用自己的“三个代表”——“代表5000年中华文明”,“代表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及“代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中国的形象”作了概括。“国家越发展,外交问题越突出,而大国外交更加需要人才支持”,在强调外交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林松添特别感谢我校近几年为外交部输送的优秀人才。他指出,现外交部在职的5000多名干部中,有70多名是广外的学子,约占外交干部队伍的1.5%。他希望我校能积极推荐德才兼备的学生报考外交部,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走上国际舞台。

林松添感谢我校近几年为外交部输送优秀人才
钟臣:七种非通用语将采用“联合招考模式”
钟臣在发言中简要汇报了2011年外交部的录用计划。他介绍到,2011年外交部年计划招108人,其中,行政技术类(财会、计算机、建筑、投资经济等)30人,外交业务类78人。而在外交业务岗位中,非通用语职位拟招20人,英语职位拟招58人。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非通用语职位招考将采用“联合招考模式”,其中法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朝鲜语等七个语种的考生除了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和申论外,还须加试一门本专业外语。而在英语职位方面,钟臣强调,并非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能报考英语职位,比如今年新增设的“公共外交”一职,拟招3人,像有新闻传播、跨文化交际、公共关系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都可以尝试报考。此外,钟臣表示,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将于下月15号开始接受报名,但由于亚运会的关系,考试时间将推迟至十二月初,明年一月初公布考试结果。

干部司考职处处长钟臣在座谈会上发言 随后,参加会议的我校人员就毕业生报考外交部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与三位外交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