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中大教授黄崴谈大学建设:走出平庸,回归本质

文字:记者 金朱玺 实习生 朱艾敏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2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为什么美国大学声名远播?全球化视野下现代大学应当如何建设?如何正确理解“高校去行政化”问题?10月28日下午,在我校财院水上报告厅的著名教授论坛第135讲上,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黄崴用生动的案例、自己的体会,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解读。

  此次讲座由我校英语教育学院承办,副校长石佑启,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英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袁长青、副院长董金伟等出席了讲座,讲座由教育学院院长周富强主持。石佑启代表我校向黄崴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和纪念品。

石佑启副校长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黄崴教授颁发聘书
石佑启为黄崴颁发聘书

  黄崴以美国世界级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分析其办学成功的原因,即定位准确;领导有方;广纳人才;聚集全球优秀的访问学者;管理有效;成熟的协商机制,有组织地推进跨学科研究;有竞争性的工资机制;建立内部评估机制;推进学科整合和促进学科创新。“中国是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却大而不强”,针对这种现象,黄崴呼吁,大学应当走出平庸,在全球视野下回归大学本质。

黄崴教授正在作讲座
黄崴教授谈现代大学建设

明确使命——创新知识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全球前200名的优秀大学,中国只有六所。”黄崴指出,这一现象是大学功利化,行政化,市场化所致,对此他提出了高校办学必须明确的根本使命——创造知识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他谈到,大学必须摒弃“圈钱圈地”的功利化思想,从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高度着眼,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考量,坚持以学术为中心。而学术的关键在于创新,要建立跨学科组织,提供一流教育和研究设备,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以推进不断创新。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大学的教育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大学的土壤中成长,让创新热情得以激发,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批判精神、独立人格、勇于负责和领袖气质的人才。

广纳人才——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黄崴还指出,一所优秀的大学要不断吸纳有志于学术的人才。对于当前部分高校教授因学术造假,学风浅薄等原因饱受诟病的现象,他强调,“大学不是政府,不是企业,不是名利场,而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成为大学教授不仅仅是就业意义,更是一份事业,是一生的追求。”他认为,中国高校应当建立公正合理而又完善的教师聘任、晋升和评价制度,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加州大学克伯利分校的竞争性工资机制,以更好地吸纳最有潜力的人才,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管理有方——保证大学的生机和活力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政治化现象——政府色彩浓厚,管理官僚化,学者行政任务太重等,黄崴表示,“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撤去所有的行政单位,而是要建立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形成高效的管理层以及有效的协商机制,以保证大学的生机和活力。

  演讲结束后,黄崴耐心解答了现场听众的疑问,并对时下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附:黄崴教授简介

  黄崴,教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于广州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1989年于徐州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10)、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湛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1996年6月至2005年9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9年期间,作为学科带头人牵头成功申报该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该校第一个管理学博士点),牵头成功申报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办了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学、教育法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