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期,在广州的许多景点及街道路口,随处可以看见一间间荟萃着岭南风格建筑的“小屋”。刻有精致壁画的屋檐、雕琢着传统图案的推窗与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门及民间木雕通花屏风、木棉图案的顶檐共同勾勒出一道独属于广府南粤的风景线。
原来,这些外观独特的小屋不仅为广州这座城市增添了风景,它还有特殊的功能。它们是广州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又称“新生活驿站”,所有驿站的外观风格一致,建筑风格以西关大屋为基础,融合了岭南传统特色建筑的特点,还特别添加了中国风元素及亚运元素,比如大气的标有“新生活驿站”字样的牌匾、吉祥物图案及亚运会徽等细节都为“小屋”增色不少。
11月5号,位于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生活区十字路口的“新生活驿站”正式运行。选址于志愿者进出校园的“必经之地”,能为学校五千多名志愿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据了解,广州大学城在综合商业北区、科学中心等地方也设置了广州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

广州大学城新开设的“新生活驿站”
从5号开始,“新生活驿站”每天采取轮班制,从早晨六点到凌晨持续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将分别从宣传、后勤、激励、信息和安全等方面开展工作。记者走进“小屋”,就看到明显的标语牌——“你为亚运服务,我们为你服务。”这正诠释了“新生活驿站”的本质职能。
“我们现在读大一,错过了亚运志愿者的报名,现在在这里当为亚运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也算是弥补了遗憾吧!”李同学说。他们每天在“新生活驿站”整理汇集各种亚运信息,包括天气预报及各种赛事及交通信息;为亚运志愿者进行出行指引,车辆调配;发放志愿者实用小册子及徽章;为凌晨晚归的志愿者提供牛奶等激励物资。另外,大学城每个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都安排了两位受过特殊急救培训的“红十字会志愿者”,方便突发事件的处理。
记者观察到,“新生活驿站”的两旁还设置了展板,一边是信息资讯平台,粘贴了学校周边详细的交通路线指引图及亚运志愿者乘车车次安排等信息。另一边是主题为“我为亚运·志愿心迹”的相片展及留言区。“新生活驿站”的志愿者们细心地为亚运志愿者留下“倩影”,把记录着他们集合、咨询、车上啃早餐或者回校的笑脸……并把这些照片摆成“心心相印”的形状,让更多的亚运志愿者在“心里”留言,分享他们参与亚运的心路及趣事。
为志愿者设置的“心形”留言板
“晚上很晚回到学校 ,没想到居然还有志愿者送饼干、巧克力、糖果等慰问品。很意外很感动!”参与亚运开幕式观众服务志愿者曾同学说。他们也挺辛苦的,这么晚还要值班。
“新生活驿站”的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在一本小册子上记录他们每天都工作记录及问题处理,还有他们的志愿感受。学校为驿站配备了手提电脑及液晶触摸屏等设备,让他们及时收集整理每天的赛事资讯及志愿者信息。墙上的小黑板写着志愿者们激励自己的话——“热情、认真、负责、是我们广外人的标签,这里,让我们的梦想起飞!加油,可爱的自愿者们。”
“不能亲身体验亚运志愿者的感受,但是通过跟他们的交流,我能感受到更多亚运的气息。”广外管理学院的黄同学说道。“为别人服务,比索取更快乐。我们付出了时间、精力,但是也有收获啊!通过这个驿站,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分享了很多志愿者的故事,这也是挺有意义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