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4日下午,广外亚运场馆团队召开最后一次桌面演练会议,此时距离11月18日广外亚运场馆第一场比赛还有3天。服务副主任陈子锐等团队管理层和各业务口副经理以上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演练。会议由运行秘书长林少娜和综合事务经理肖锋主持。

桌面演练现场
演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总结前期问题并解决问题、按赛事步骤走流程。5天前,校长仲伟合在广外亚运场馆团队誓师动员大会上提出3点要求:一是各业务口之间要加强配合,形成团队服务亚运的合力;二是将亚运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对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细节进行再检查、再磨合、再完善;三是要细致工作,以零缺陷、零失误的工作业绩,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工作任务。此次桌面演练,正是团队对仲伟合要求的回应,同时亦体现出团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各业务口“通风报信”,确保团队之间信息顺畅
第一部分首先由部分业务口对一些工作作出安排,并提醒其他业务口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安保副主任黄炳南为大家明确了临时通行证的权限问题。临时通行证主要针对两类人员使用,一类是注册了但是没有办证的人员;一类是非注册的临时人员。对于后者,若想进入场馆,则需其所属单位或学校作担保,方可进入。所有需要临时通行证的人员,均需在进场的前一天向场馆提出申请。

黄炳南明确临时通行的要求
媒体副主任孔晓明则向各业务口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若比赛期间有业务口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需第一时间通知新闻宣传经理温奕青,以便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若在赛时发生负面新闻,团队应第一时间向上汇报,做到“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切忌隐瞒不报或胡乱猜测。第二、外媒在场馆内原则上只可采访赛事,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不得随意接受采访。
另外,信息技术经理陈平仲指出,广外亚运场馆至今已发放了90多台对讲机,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有个别人员没有值守在自己的频道,而是占用了其他频道;也有不熟悉对讲机使用的人员,长时间占用了对讲机频道。针对以上问题,信息技术业务口提醒了这些工作人员,并向大家提供了技术人员的电话方便随时咨询。“如果实在用不了的话,就打电话吧。”陈平仲的话让大家会心一笑。
人力资源经理何越晖重点提到“志愿者信息处理中心”。11月9日,广外亚运场馆“志愿者之家”成立,承诺将为志愿者提供信息反馈的渠道,并做到当天收集、当天解决、当天上报。11月16日,人力资源团队将正式成立这个完善“志愿者之家”功能的重要部门——“志愿者信息处理中心”。届时“志愿者之家”的功能将更好地为志愿者服务。为了测试“志愿者之家”现在的运作情况,记者特意在演练结束后向“志愿者之家”投了一张意见卡,不到半个小时,记者便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
高仿真模拟赛事流程
接下来是各业务口反应问题的环节,各业务口的负责人不吝唇舌,纷纷提问。大部分问题细节化,如每天需要准备的茶点份数,无票注册人员应从哪个入口入场等;亦有被反复强调的问题,如每天值班人员的人数需要被确定等。

陈子锐发言
演练的后半部分是走赛事流程,各业务口的配合在这时候得到充分表现。据肖锋介绍,整个流程模拟了一场赛事的步骤,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半,按细小到每一分钟的程序进行推演。场馆内热身和比赛同时进行,循环演练。这样,各业务口不但从中练习了如何与其他部门配合,还明确了赛事的各个步骤以及两场比赛间应该怎样衔接等操作细节。另外,在这样一步步的推演中,各业务口再次发掘了许多隐藏着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均在会上得到了解决。
这次桌面演练整整用了两个半小时,所解答的问题不计其数。然而,正如陈子锐在会上所说: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毕竟这是一场大型赛事,但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将问题解决。最后他指出,对于各部门所提出的问题,其所对应的措施要落实好,在平时的工作中,各部门要以维护广外亚运场馆的声誉为上,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