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7日晚,我校著名教授论坛第138讲在北校区六教B106广晟讲堂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日本古典文论翻译及其价值”的学术讲座。该场讲座由栾栋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顾也力、人事处处长方迎生、翻译学院研究中心主任穆雷出席了讲座。顾也力代表学校向王向远教授赠送了纪念品。讲座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
|
顾也力代表广外向王向远教授赠送纪念礼品 |
王教授不仅勾勒了日本文论的脉络,给出了诸多独到见解,而且传递了作为优秀学者潜心学问努力创新的治学态度。
翻译价值——“文学理论是超越的学问”
日本古典文论翻译是一个专业要求很高,受众相当窄的领域。王教授在一开场就从宏观的视野指出了这方面的文化价值。
王向远教授认为,世界比较诗学、文艺学一直都是以西方文学理论为主导,几乎找不到东方的痕迹。这无疑是世界文学理论大系的一个缺陷。尽管做日本古典文论翻译工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能将这种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扭转过来,翻译就是值得的。
其次,王教授回应了关于日本古典文论受众范围极窄而产生的“翻译无用论”的质疑。他表示,一个国家,总需要一批学者,做这种不带功利性的“无用的学问”。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做这种“无用”的东西,正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他认为文学理论是一个超越的研究领域,位置在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之上,是一种可以使研究者充分进行纯逻辑探讨与发挥抽象思辨能力而达到满足的学问。
|
王向远:一个国家,总需要一批学者,做这种不带功利性的“无用的学问” |
审美标准——“犹抱琵琶半遮面”
日本古典文论以中国诗学传入日本为开端,到十世纪之际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学自觉意识及基于本国历史文化的独特审美标准。“幽玄”与“物哀”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无论是作为文学理论正统的和歌、联歌、徘谐,还是作为支线的能乐论、物语论,都是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为美。“美就美在‘幽玄’,即不明不白,暧昧模糊,任何东西都不直接说出来,这样才是美。”王向远解释说,这种基本的美学指向把现实生活审美化,成为一种人生艺术化的理论。
“物哀”是一个与中国佛教和儒学观念全然不同的美文学评论标准。王向远援引日本国学大家本居宣长的思想解释说,这一标准体现的是一种感悟而哀,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包容及充分的共感力。他举例说,日本古典文学中,将不伦之恋、通奸、强奸、出轨等好色背德的东西依然定义为美。物哀就是认为一切能引起悲伤、愤怒、厌恶等“人情”的东西都能使人知物哀,而能使人知物哀的东西即为美,与善恶的评判无关。“作者创作就是为了表达物哀,读者阅读就是为了知物哀,仅此而已。”
作品特点——散文化的无逻辑体系
“日本人的语言不适合表达理论,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很美的语言。”说到日本古典文学的散文化和随笔化现象,王向远如是说。日本古典文学呈现出与西方文学严密逻辑性大相径庭的特点,是一种无逻辑体系。王向远将其概括为抽象程度不高和概括性范畴小两个特点。
对于抽象程度不高,他举了“气”与“神”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中国的“气”是一种道德表现,囊括了天地万物的状态,而日本文学只将它用来专指人的气息。而“神”在中国包含的自由、神思的内涵,日本则将之作为对天皇与死者的定义。而演变范畴小则是受了日本文学著推进方式思联性、非社会性和家传化的限制。
脱离政治——成就唯情唯美的“纯文学”
日本文学为何能如此清雅脱俗?为什么只是纯粹的唯情唯美?王教授认为这与日本文学与政治的脱离有关,即“文学不参政”。他谈到,与中国“文以载道”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文学不必用来“载道”,自其诞生以来,便是怡情悦性,用于消遣的文学,不承担教化民众的责任。日本古代文论关注的是创作本体论,中西方大量的共用价值论、文学本质论在日本文学中很少见。
对于日本文学之所以能与政治划清如此分明的界限,王教授认为与日本文学特殊的创作主体以及政治体制有关,特别是日本社会分工非常明确,权利,权威,金钱分离,文学家得以不问政事,也不需要为政治服务,他们可以不受外界打扰,放肆自我,完全沉浸于物哀中。
不为功利——学者应坚守“贵族气质”
在被问及作为一名研究学者,从事翻译古典文论价值究竟有什么“用”时,王向远郑重地说道,我们应坚守住一种“贵族气质”,不应以功利为目的,只是纯粹地为翻译而翻译,为喜欢而做学问。
|
讲座现场大家听得全神贯注 他谈到,有些教授学者在做文学研究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作品有没有市场,有没有经济效益,这样的出发点是不正确的,“即使没有市场,我们要也要坚守自己的方向”。对此,王教授还讲述了自己从事翻译工作的精神动力,“我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所以我去翻译它,研究它。”同时,他也希望在场师生能够秉着“求真,求善,求美”的学习研究理念,做一个有“贵族气质”的学者。 在提问环节中,王教授还就日本动漫渗透,村上春树热等文化现象,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幽玄森森,物哀殷殷,讲座持续了3个多小时,最后在哀物唯美的日本文化讨论中,完美地落下了帷幕。
|
附:王向远简介 王向远,1962年10月生,山东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研究范围涉及中国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日关系等多个领域。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400万字,2007年版)及各种单行本学术著作19部(含合著5部),译著若干计100余万字,发表论文1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