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广外有这样一位老人,耄耋之年,年逾八十却依然报名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工作,起早贪黑坚持在广外北校正门口的“新生活驿站”值班,用自己的方式为广外的志愿者加油鼓劲,为广州亚运会增光添彩,他就是我校组织部离休干部——程福安。
结缘广外渊源深 衷心祝福见真情
程福安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和广外的情缘,他原是山西运城市人,当兵之后于1978年分配到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的总务科工作,历任当时的东语系和英文系的办公室主任、组织部调研员,于1992年离休,但他作为广外的老干部一直关心着广外的成长,他表示现在的广外规模比那个时候大了很多,学校的绿化、建筑等基础设施也是当初不敢想象的,另外,程老还特别提到了广外的唯一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现任英文学院教授的王桂珍,他说他在学校总务科工作时,王桂珍教授还是一名助教,但为人和蔼,勤奋好学,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希望日后广外能够在各届领导班子的指导下越办越好。
参与亚运激情高 晚年不忘勤学习
程老在报名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之前就一直关注着亚运并为此而充实自己。程老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广州市市民礼仪手册》,他表示自己自从这本书发行伊始就一直和老伴学习这本书中的礼仪文化,如扎领带、吃西餐、会客礼仪等等,并在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举办的“广州市文明礼仪抽奖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老人还在生活中认真学习“迎亚运英语100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外,老人还拿出一沓剪报,原来这是老人收集的《广州日报》刊登的《亚运百日谈》专栏,程老一直通过这个栏目来了解并巩固亚运会的历史和中国在亚运会上的参与情况。老人表示他学这些不只是因为亚运,他也是为了能够在晚年更好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加的丰富多彩。
 |
程福安老人手举自制的为志愿者鼓劲的标语 |
进驻“驿站”搞服务 不辞辛苦奉献多
从11月10开始,截止到采访时,程老一共在北校门口的“新生活驿站”值班六次,其中包含五个早班,即6点到8点,一个晚班,即晚上9点到夜里11点40。老人给记者描述了自己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的四个宣传亚运、给志愿者鼓劲的方式,第一个是在志愿者乘坐的包车出发之前他上到车上向同学们问好,并朗诵本届亚运会主题曲《重逢》的歌词并行志愿礼;第二个是他给志愿者同学们讲述一个我校老前辈为亚运做贡献的故事,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庄明英老先生和我校其他两位老干部外出考察、采访、拍照达半年之久最终写成介绍广州风土人情的《魅力广州》一书,全书是中泰双语版并于2009年在泰国出版,希望用我校老年人参与亚运的积极态度来鼓励同学们;第三个是老人为同学们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和革命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第四个是老人印制了歌曲《重逢》的曲谱和歌词并散发给同学们看。

|
程福安老人在给同学讲亚运的故事(广外团学时空/图) |
老人告诉记者,志愿者们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有天晚上他值晚班,一直等到晚上十一点多并举着自制的写有“志愿者真棒”和“Never give up”的牌子欢迎归来的志愿者,志愿者们为老人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拿出自带的蛋糕、鸡蛋送给老人。
老人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举动来为志愿者加油鼓劲,当记者问道会不会影响身体时他说:“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有把握,我要是累了呢我就少干一些,但干多干少我都要为亚运会服务。”
记者后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深为老人不顾年事已高却仍为亚运、为广外做贡献的精神所感动,也为自己很难拥有这样的毅力而感到惭愧,老人委托记者向战斗在赛事第一线的志愿者致敬并对在那些在其背后为志愿者服务的同学表示感谢。如今,亚运会已经闭幕,亚残会也即将开始,记者希望所有为亚运会服务的同学能够学习并发扬程老为亚运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出我们广外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