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6日下午,2010东语学院日语研究学术论坛在北校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圆满闭幕。闭幕式上,日本建筑、工业造型设计界“教父级”人物黑川雅之、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少俊及东京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林少阳分别带来精彩的演讲。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吴之桐、东语学院副院长陈多友出席并致辞。
“日本的达芬奇”解读东方设计思想
黑川雅之生于建筑世家,是享誉世界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被誉为“日本的达芬奇”。首次来广外交流的黑川为同学们展示了他的作品和创作理念。他认为设计要解决与表达的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他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分为素材、群体、破绽、气场、偶然、沉默、暧昧、原型等8个方面。这些方面无不体现了黑川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他眼中的日本文化充满了幻想、灵感,是感性的艺术,与西方理性、单一的审美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黑川认为美的来源多种多样,美的表现形式更是有无数种可能,而人才是美的主体,即拥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从黑川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了不少日本文化心理和形态,如日本人喜欢运用绛色,其深层原因是表现一种不安感和危机感,这和日本的民族心理有很大关联。黑川幽默机智的演讲赢得现场同学的热烈反响。
中国艺术家、学者眼中的日本文化
张少俊曾留学日本,对日本文化有很深的见解。他认为要想真正了解日本文化,学好日语很重要,自己刚到日本时就因为日语不好闹过很多笑话,希望同学们吸取他的教训,学好日语这一基本功。他还谈到,跨文化交流其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就比如说日本品牌想打入中国市场,翻译一个好的中文名就是要走好的第一步。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我们熟悉的Canon,原意是“观音”,因为其创始人是虔诚的佛教徒。而翻译成中文“观音”显然不合适,于是经过再创作,才有了“佳能”这个中国化的名字,寓意“又佳又能”,可谓既达意又传神。张少俊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日本文化中的中国情结、动漫文化的多元价值等。最后,他送给从事日语研究的同学“游山戏水、友遍天下、优化自我、悠闲和谐”的赠言。
林少华则从儒学在日本的地位这一角度为同学们解读日本历史和文化。儒学在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从儒学在日本社会的兴衰,可以窥见日本思想的发展史。在西方科学文化未传进日本以前,儒学一直都作为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在日本得到大力传播。随着西方文化传入,如兰学、英学等,儒学地位日益下降,而明治维新二十年,儒学再一次得到高度重视,甚至导致了日本大学学制的改变。但这以后的儒学其实已经成为天皇教的一部分,其实是为军国主义统治服务的政治工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日本战后儒学再一次衰落的原因了。但儒学作为影响东亚的重要思想体系,其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日本抛弃儒学带来的后果就是其汉学研究走下坡路。可见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待,不可照单全收也不可全盘否定。
寄语希望 何日君再来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原院长吴之桐致闭幕词。他肯定了本次论坛的质量和效果。他讲到,广外开展这种学术论坛的形式带了个非常好的头,把广州地区日本研究力量整合,形成广州地区日本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他还高度赞扬了广外对广州地区日本研究的贡献,希望广外再接再厉,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对于广州地区日本问题的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全景
东语学院副院长陈多友对给予本次论坛大力支持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并盛情邀请大家明年继续聚首东语学院日语研究学术论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