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个女孩,留着一头利落、洒脱的短发,圆领毛衣和牛仔裤的搭配显得活泼有朝气。她就是李慧营,今年我校九位大学生奖章获得者之一。和她的交谈是一次愉快的经历。这女孩爱上网,说不定你哪天在网上碰到的跟你聊天的人就是她。
当得知获得了大学生奖章时,她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惊喜。“其实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不会去刻意追求哪些奖项。我只是尽力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获奖让我感到意外,奖项是对我过往的一种肯定,我会以此作为一种动力,让自己在今后做得更好。”从大一的英语社团骨干,大二的学院团总支干部、英语俱乐部的副主席,到如今大三的班长、级长,慧营都是在逐步的锻炼中学习、成长。对自己高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有原则性,是她对自己在这三年里的评价,“还有我认为自己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自信”。从中学时代就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信,使她勇于尝试,敢于面对挑战,这和她出生于军人之家不无关系。
成长篇
谈到她的家庭,不难看出,她充满了感激和热爱。她说她的父母从来没有硬性给她指定发展的方向,而是让她自己自由地选择,他们从来没有干涉过她的任何决定,而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意见和指导,正是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培养起她的独立思考、自我承担的个性。
来到大学,是另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阶段。大一对她来说是一个过度期,她回忆那时的自己也经历过一段适应期:生活上要学会自理,学习上要摸索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在中学阶段没有住过宿的她,大学生活是崭新的,一切困难都要靠自己去克服。一步步走来,投入学习,投入工作,让她觉得大一的生活很充实。随着大二学院、社团工作的增多,她变得更忙了,人家学习的时候她还在工作,她的学习时间只能靠平时去挤,去补。尽管有时也会觉得干得很累,但她说换个角度去想,付出了就有收获,在其中学到的东西是宝贵的。
她是那种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所以当我问及她是否考虑走考研之路时,她坦言考虑这个问题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并不打算,觉得先让自己出来工作,在社会中实践,才能更明确自己适合在哪个方面发展,哪方面有不足。本科的学历固然不够,然而一直读下去,缺少实际的接触也不行。也许边工作边学习这条路更适合她。
兴趣篇
慧营虽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她却非常喜欢英语,这里面或许有一种学语言的天分。我刚和她交谈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她说话流利,语速快。她的籍贯是梅州,可她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就不在话下了,真可谓是能操“多种语言”。英语是她的最爱,可是当初她为什么没有选择英语专业呢?
原来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她说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误以为国际贸易属于英语专业,入校后的一段时间,她还是这样认为,直到有一次跟师姐聊天请教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她说那时她真的有点失落,不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经济领域。但她很快调整了自己,在课余时间,有关英语的活动她就去参加,无论是英语角也好,讲座也罢,只要是跟她喜欢的英语有关,她就会去参与、学习。“后来我发现,其实学英语也可以靠自己自学。”对她来说,学习的途径很多,从电影、电视、音乐里都可以学到英语。的确,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方法是她成功的秘诀。她说现在对她所学的专业越来越感兴趣了,加上平时积累的良好的英语功底,广交会的翻译工作便使她的知识得到了一次检验。
性格外向的她,爱好广泛,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她特别爱说话,这也难怪,或许就是她天生的语言天赋在“作怪”吧!聪慧的她印证了她名字里的那个“慧”字:做事物的主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事物,乐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一的PRACTISING;大二的IMPROVING;大三的THINKING,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她在这大学的两年半里所走的路。
我们祝愿这女孩用自己的聪敏、智慧经营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美丽人生之路!
(校园网新闻社 孙毓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