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梁嘉仪)“难道只有英文学院的人才配学最优秀的英语吗?”
这句酸溜溜的责问,出现在学校征求同学们对本科教学意见的留言本上。不难想象,这一定是出于某位非英语专业同学之手。其实,就笔者所知,这同样是不少广外中文系学生的心声。
是的,广外不仅有英文系、日语系、法语系……,还有一个中文系。这一点,不仅在校外,即使在校内,相信还有不少人毫不知情。广外的中文系,“学名”是汉语言(涉外文秘),是设在交流学院,一个仅有4年历史的年轻专业。
年轻,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意味着稚嫩与浮躁。因为年轻,不少考生对该专业缺少了解,大部分中文系的同学都是被分配到该专业的,真正在高考志愿表中填了“汉语言”三字的人,屈指可数。刚入学时,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介绍道:广外的中文系,英语类课时比其他中文系要多,而中文类课时又比其他外语系要多,经过4年的锤炼,大家定可以拥有双语的优势,成为一名杰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大家却在心里盘算,中文课时比中文系少,外语课时比外语系少,培养出来的,恐怕只能是“四不象”。因此,不少人羞于自己“在广外读中文”的背景,认为在外语外贸院校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熏陶是多此一举,是浪费时间,并想方设法摆脱这种“窘境”。一位试图到交易会去实习的同学,在设计自己的名片时,写道“主修:英语、贸易;辅修:计算机、法律”,而“中文”或“汉语言文学”却彻底地被遗忘了。有些同学则认为秘书是较低下的职业,戏言:“学了《秘书实务》后的唯一收获就是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当秘书。”
在上述同学的心目中,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吃到嘴的葡萄总比不上树上的甜。当学院一再为营造广外中文系特有的文学氛围而努力时,同学们或阳奉阴违,或消极逃避,长此以往,塑造“四不象”的恐怕不是专业本身,而是自己本人。
其实,广外的英语专业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其有着自身的优势,闻名遐迩。相反,中文系至今名不见经传,只是因为她年轻而已。只要每一个身在中文系的人都安守本分、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为她的成长和成熟献出自己的一分力,要让她同样成为广外的“名牌”,需要的只是时间罢了。到那时,恐怕也有人反问“难道只有广外中文系的人才配学最好的中文吗?”
在大学,专业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大家都应放下那份浮躁的心,在学习时不要只考虑将来的回报,而更应充分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更多关注所学对自己人格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