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南风窗》总编辑秦朔在云山会堂受聘为我校交流学院客座教授,并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我》的精彩讲座。那么他又是怎样经营自己的人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秦朔。
(一)“至诚可以通天!”
谈起广外,秦朔说:“被聘为广外交流学院客座教授,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身上的责任。我曾在广外学习,对广外有很深的感情。我到全国多所高校作过上百次演讲,在广外的次数最多,这次是第三次。”秦教授的开场白一语道破他与广外的渊源。
“经营企业与经营自我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潜力开发需要借鉴企业经营理论。”秦朔这样解析自己的演讲主题。谈到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景,秦朔提到:“父母是大学老师,经常会带回一些报刊,阅读这些报刊启蒙了我的思想。我小学三、四年级时就明白了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虽然不能确切的说是传媒这行,但因对文学有浓厚兴趣,所以肯定了是搞跟文学有关的工作。” 提及经营企业,自然得说到《南风窗》——一份在秦朔领导下实现了向“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转型,被誉为“刊林奇葩”并在海内外均有一定影响的政经杂志。
“《南风窗》在1985年创刊,当时在广东有一定影响力,但定位、风格与现在有差异,侧重综合、社会新闻,没有锋芒。”问及《南风窗》当时的情况,秦朔回忆说,“90年7月到《南风窗》工作有点偶然——从上海复旦新闻系毕业后,想到广州发展,因当时复旦毕业生在《羊城晚报》、《南风窗》工作,就去试了试,《羊城晚报》因复刊十周年,没时间考验毕业生,《南风窗》给我机会,就去了那。” 《南风窗》的转变和重新定位经证明是成功的。谈起转变思路,秦朔归结于对市场摸索的结果。提出思路之后,《南风窗》杂志的工作人员围绕新思路坚持不懈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舍弃心灵、生活性的内容,聚焦政经和热点;到北京发掘高素质人才;在包装设计上下工夫,实行彩印;走全国性发行路线。“当时遇到的困难很大,重新定位能否吸引读者是一个问题;主要是财政问题——发行成本上升了.这需要扩大发行量来弥补。但最终我们是“熬”过来了。”秦朔谈到《南风窗》的转变,深有感慨。秦朔领导《南风窗》成功转型,被新闻界誉为“时代良知,观念先锋”。他多次荣获省劳模、市十佳青年、省市优秀期刊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归功于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成功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每天起来照镜子时发现离理想的自我越来越近!”秦朔如是说,“我与成功还存在差距——现实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现实不满表明我还未成功,所以我要不断超越我!” 作为一个成功的媒介人,对如何做到这点,秦朔用一句话总结:“至诚可以通天!”
讲座后,秦朔为记者题词
秦朔手笔
(二)“生活简单是享受!”
做传媒工作,无疑又忙又累,往往会与家庭生活相冲突。问及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冲突,秦朔肯定的回答:“我的工作和家庭没有冲突。生活上,我崇尚‘生活简单是享受’。我不喜欢出去应酬,下班回家看书、做研究。知识越多对人的影响越大。阅读对我的影响最重要,当然还有很多好老师、朋友对我的影响。” “我太太在一家工厂工作,小孩在小学上学。”秦朔简单的介绍了他的家庭。当问到他对前段时间报道的许多记者纷纷转行现象的看法,秦朔分析说:“传媒经营影响力。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收入不高,加之它的重复性使从业者无法自我成长。因而记者转行在国内外很普遍。” 秦朔谈到自己的未来规划,“我会继续在这行干下去,同时做研究、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