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2日上午9点,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校200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在北校区第六教学楼学术报告厅拉开了帷幕。此次动员大会由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办,校团委书记刘志军主持。

会议现场
到场的领导嘉宾有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如新,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孔晓明,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植秀聪,组织部副部长黄秀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党委书记范静静,以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及学生代表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暑期实践活动的项目内容、项目规模、示范基地等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24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奔赴北京奥运会服务,80名志愿者前往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进行会务服务,31队共392位志愿者展开“迎亚运规范羊城公示语”课题研究项目,120队共2948位“三下乡”志愿者到85个“三下乡”的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进行义教或调研。此外,还有若干参加创业实践的志愿者。
许国彬: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升华
许国彬在会上发表讲话。他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把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紧密结合起来的载体,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一直以来,我校秉持不仅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注重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相互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特别是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

许国彬:知识要通过实践来升华
他还强调,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学生仍在继续学习,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层面的能力之外,更注重在社会实践层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和做学问,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开阔眼界,把立志成才、全面发展的愿望转化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内化为素质和能力。
最后,许国彬提出了两点要求,希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好组织和安全保障。希望各指导老师要明确职责,深入实践,督促各队伍严格遵守活动手册,认真落实交通、饮食、卫生等安排,做好防病,防止交通意外,防洪灾的准备,确保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志愿者代表表决心 聆听培训广受益
会上举行了授旗仪式,在座嘉宾为志愿者代表队颁发了队旗。随后,学生代表黄艳雯代表全体志愿者进行了发言。发言中,她表达了全体志愿者对学校大力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感谢,表明了志愿者们立足平凡、服务社会、不畏艰苦的决心。

授旗仪式
在大会的培训环节,宣传部的贺静老师介绍了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的新闻报道规范及要求,并针对新闻网的上传格式作了详细的示范。她特别强调每支队伍要以自己队伍名称投稿,并要注意每支队伍发稿量仅限三篇。此外,她还对稿件内容的撰写技巧作了指导和建议,希望各队伍要发掘新闻亮点,提高稿件质量,写让受众喜欢的文章。

贺静介绍新闻报道规范及要求
此外,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梁学宏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公共场所的英语公示语的规范问题,他建议此次“迎亚运规范羊城公示语”课题研究项目要放开眼界去做调研,最好能寻找参照物做有深度的对比研究,并建议从我校开始做调研,希望最后的调查报告能为亚运会提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梁学宏为“迎亚运规范羊城公示语”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