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中文“心干线”爱心首站行 望埠敬老院真情满溢

文字:“心干线”望埠挂职队 刘雅静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7-1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你们真有心啊,专门从广州过来看我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文化知识”……7月16日,中文学院“心干线”望埠挂职队将爱心传递当地的敬老院,旨在为望埠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关怀与爱心。 


老人称赞队员“你们真有心!”

各出奇招献爱心

  该敬老院的老人大多已到耄耋之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队员们克服语言不通、话题匮乏等沟通上的困难,想方设法地跟老人沟通,努力为老人们带去欢乐。

  肖同学是潮汕人,她搜肠刮肚地把会说的粤语用完后,笑容满面地跟一位自称懂普通话的阿婆玩起了猜词“游戏”。

  张同学来自陕西,不懂粤语,更不用说跟老人们聊天了。但他也有“招数”:拉着阿婆的手,不管阿婆说什么都点头微笑着。“此招”果然有效,八旬阿婆一直用爬满皱纹的手握着他的手不放。

  “阿公,您的指甲好长,我给您剪好不好?”细心的刘同学一眼就看到了一位阿公长长的指甲,便主动找来指甲钳替阿公剪指甲。阿公开始有点害羞,犹豫了一下后,还是信任地伸出一只皴裂的手。刘同学一手捧着阿公长着老茧的手,另一手拿着指甲钳小心地剪着。剪好了手指甲后,阿公又主动抬起脚。刘同学再次毫不顾忌地低下了头,专注地剪着,生怕弄疼了老人。


刘同学为老人剪指甲

队员体会:关爱老人,从自我做起

  爱心传递的效果是双向的。“心干线”队员们用爱心给老人们带去了关爱,老人们也给队员们带来了新的收获和感受。肖同学说,跟她聊天的阿婆年过八旬,身体不是很健康,但很乐观。“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乐观面对。”肖同学如是说。

  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他们很需要关爱,而精神关爱是最重要的——这是队友们此行的另一个重要体会。就如劳同学所说,老人最需要的是倾诉,就算交流困难,也要用心聆听。黄同学经历了此行后发现以前自己对家里的老人关爱太少了,他表示以后要好好珍惜他们,定期去看望他们。

老人心声:感谢党和政府

  始建于1994年的望埠镇敬老院在2004年重新扩建,院内树木葱郁,十分适合老年人的居住。99岁的邓阿婆是这里的院长。她年龄虽大,但行动矫健,耳聪目明。她告诉队员,她是1994年来敬老院的,当时只有4个人,一栋楼。现在则有32名老人,两栋楼房。负责老人们一日三餐的于阿姨告诉队员,老人们的中晚餐都有肉,都是用高压锅熬出来的,便于牙齿不好的老人们嚼动和消化。

  据介绍,老人们在敬老院的一切费用都是民政局拨款,他们每月还有30块的补贴,身体出了毛病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身体好的老人可以出去逛街、打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年过七旬的陈阿公严重驼背,背都快弯成90度了。但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告诉队员们:“现在社会很好,我们在这里吃好喝好的,要感谢党和政府。”

  “感谢党和政府”,这是他们肺腑之言,是队员们在望埠敬老院听到最多的感叹。

  据悉,敬老院之行是望埠挂职队的爱心传递第一站。下一站,他们将在镇内开展奥运和卫生宣传活动,将爱心传递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