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7日,经过队员们的充分准备,圆梦队工作全面展开。义教组在书屋里开始教授学生知识;调研组进镇开展访谈,搜集关于“农家书屋”课题的基本资料;普法组则派发关于21号普法活动的传单,宣传基本法律知识。
义教组:克服困难,灵活应变
义教组最终选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农家书屋”的小小阅览室内进行教学。阅览室中,除了两墙摆满书架外,中间放着一张可围坐八个人的圆桌,而这张圆桌就是所有小朋友的课桌。因附近镇上并没有小块黑板出售,队员们只好用白纸代之。

简陋的课室
7月16日,在义教组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后,有8名学生参加了17日的学习,其中年龄最小的为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为初中二年级。由于生源不多,班制教学不得不改为“一对一”,“一对几”的辅导方式。这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更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应学生的兴趣要求,义教组在第一天首先开设一堂英语试教课。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从未接触英语,组员必须从英文字母教起。而高年级学生则能够与队员们进行英语对话,以方便队员们了解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
刚开始学生比较拘谨,但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性渐渐被调动起来。练习发音的时候,学生们专注地模仿口型,遇到不懂的单词也立即询问老师。

一对一辅导
义教组针对初次实践出现的问题改变方案后,收效甚佳。“第一次的教学结束了,”队长兼义教组组员黄铃说,“比我想象中的结果要好得多,我们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调研组:天气炎热,不减热情
气温高达38度,调研组的组员迎着骄阳,走了几公里,才到达镇上。调研组所要探访的城镇十分偏僻,其中村民很少,又分散居住。所以调研组在了解当地情况以后,赶在17日当天,趁着集市人多的机会,访问了多位村民。

调研组徒步上镇调研 调研组的组员不熟悉当地的方言,而村民也不熟悉粤语或普通话。双方沟通出现困难。村民很费劲地说,调研组成员则用心地听,双方不断地解释,再加上肢体语言,针对“农家书屋”的情况进行交流。
调研组组员经过一天的不懈努力,走遍了集市,采访了从10来岁到60多岁的村民,完成了67份调查问卷,完成了他们的工作。调研组的组长说,“在这偏僻的地区,今天所取得的调研成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调研组的队员认真调研
普法组:为普法活动作宣传
普法组的主要工作是派发传单。普法组成员随调研组一起上镇,派发关于21号普法活动的传单,宣传基本法律知识。村民反应良好。

普法队员派发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