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0日,管理学院麻园三下乡服务队义教小组的成员“兵分四路”,对抽选出来的一些学生进行家访,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人生若只如初见
3班张小容两年前从老家四川随父母来到麻园,下学期将就读小学五年级。14日的开学典礼上,当“老师”们初次见到她时,都被这个笑容灿烂的女孩深深感染。她喜欢唱歌、跳舞,在她如花的笑靥中根本看不到生活的艰辛所留下的痕迹。可是,当家访这天,“老师”们走进她的家时,大家才知道,这个乐观、可爱女孩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苦涩。

笑容背后,冷暖自知
小容家有四口人,除了爸爸妈妈,她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迫于生计,爸爸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而妈妈则早出晚归在农贸市场上摆摊卖菜。早晨小容都是5、6点钟起床,做好早饭,填饱肚子就送弟弟去幼儿园,然后步行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学校听义教“老师”讲课。
看着小容家黑暗破旧的房屋和她粗糙的小手,“老师”们心酸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见”,“老师”们多么希望小容真正能如初次见面那样无忧无虑,不需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但是,对她的家庭、个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队员们对这个乐观的小女孩更多了一层敬佩与怜惜。

贫寒的家境让“老师”们心酸又无奈
内外两重天
上课把玩具“恐龙蛋”拿出来吓唬同学、推倒桌椅、不听课;不懂礼貌;成绩不好……当面对冼江毅种种“劣迹”时,“老师”们个个头疼不已。这个学生留给“老师”的第一印象除了顽皮还是顽皮。
但是,当“老师”们踏进他的家门,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个“劣迹斑斑”的孩子有着超强的动手能力。或许是受做磨具起家的父亲的影响,不管是描摹漫画,还是组建玩具模型,他都得心应手。客厅内一个高约20厘米的木制大龙船和一架制作精美而逼真的飞机模型都是冼将毅的杰作。
课堂上的不耐烦与做手工时的耐心细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让“老师”们重新认识了这个“身怀绝技”的顽皮小子。
让人欢喜让人忧
刘远冬今年11岁。这个“尖嘴猴腮”,笑口常开,说话喜欢卷舌的小孩是“老师”们的开心果。远冬聪明机灵,上课学东西很快,经常能就一些小事滔滔不绝。

笑口常开的“冬瓜”是“老师”们的开心果
在去小“冬瓜”家家访的路上,队员们碰见他在街旁的一家麻将店里。“老师”们不解,远冬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出现。
见到老师,远冬跑出来领队员们到家,由远冬的舅舅接待了队员们。从他舅舅口中得知,远冬的爸爸妈妈很少辅导他做作业,远冬的作业一般都由舅舅来检查。远冬还告诉队员们,他爸爸失业已经几个月了,并在牌馆里度过大部分等待录用的时间。而妈妈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
当我们翻看远冬的作业本时,不禁忧从中来。字迹潦草,计算错误,这些都没有人及时指正和辅导。而且,远冬的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显得有些枯燥与无聊,每天做完作业就待在家里看电影。
“老师”们担心,远东家庭教育的缺失将不利于孩子全面的成长。
一天的家访,一路的感慨。每个孩子都有一段鲜为人知且与众不同的故事。笑脸的背后隐藏着苦涩;桀骜不驯的另一面是坚定执着;快乐也伴随着忧虑。
毛泽东主席曾在湖南第一师范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确,要为人师,先要把自己当学生,认真地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虔诚地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把孩子当朋友。一点一滴的关爱,他们会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