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各学院各出奇招为第二届“本科教学质量月”添光彩

文字:校园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10-2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又是金秋10月,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10月的校园,各种大小比赛逐渐敲响锣鼓,各种讲座盛宴呈现眼前:经验交流会开始了,座谈会开展了,公开课展示了,研讨会、论坛召开了,音乐会举行了……每个学院的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彰显特色。10月正是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月”,而上述的活动正是我校第二届“本科教学质量月”开展的盛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学院的开展情况,记者对几位学院的正、副院长,以及一些师生进行了采访。

 

英文学院:经典与特色相结合,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发挥相统一

    作为学校的老牌院系,英文学院的有许多经典活动。如众所周知的、在全国获得过优秀活动称号的“戏剧之夜”,还有语音语调测试比赛、电视配音大赛、朗诵比赛,口译大赛、全英辩论赛等活动。

  英文学院副院长郑超说,学院教学质量月活动是经典与特色相结合的。从整体来说,英文学院重视格局分布,合理安排,科学地指导全院工作,如让系中有经验有权威的教师在动员大会中介绍系特色,让全院同学明确自己的目标。学院把优秀的有成就的毕业生请来给同学们做经验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社会的需求以及在大学四年里如何学习和达到怎样的目标。10月16日。英文学院还在一教201教室举行了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英文学院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郑超表示,英文学院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运用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发挥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学生自主学习。在“戏剧之夜”中同学们自行改编名著,老师和外教悉心指导。朗诵比赛、口译、电视配音等都是教师在背后支持,同学们台前自由发挥。自主的舞台改编、专业的辩论水平和精彩的戏剧表演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对于如何完善本科导师制,学院充分考虑并接受同学们反馈的意见。郑超对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月取得的显著效果感到非常满意,也十分欣赏同学们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他强调教学质量月取得的成果绝非一朝一夕而来,而是把教学质量月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果。

 

商英学院:注重语言与商科的融合,于实战中运用专业知识

    有着独特的全英教学模式的商英学院,一向注重夯实专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教学质量成果显著。当介绍到本科教学质量月期间的相关情况时,商英学院副院长郭桂杭表示,学院每年都举行各种学术比赛,本科教学质量月则有英语商务讲介大赛和模拟庭审与法庭口译大赛。这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在应用过程中提高其社会调研能力,社会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郭桂杭表示,在本科教学质量月期间,商英学院设置了公开课,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促进教师之间信息互相反馈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本科毕业生论文的质量则是本学期商英学院的工作重点。学院提前做好指导工作,包括指导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对于导师工作,郭桂杭认为,注重对班级学生的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专业动态、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指导,“言传身教”,直接指引学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及时沟通,共同引导学生的发展。


商英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工作会议

    近年来,商英学院坚持特色办学,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商英学生在每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成绩远远高于全国外语院系平均水平,其全英教学模式也逐步得到国际的认可,学院每年都接受来自美国,德国等地的留学生。对此,郭桂杭表示,这首先得益于学院特有的全英教学模式。其次是复合型的师资,商英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建设师资,注重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学院不仅每年公派教师到国外深造,而且对于学院在职读博教师也给予鼓励。再次是课程设置,学院注重“语言与商科的融合”,通过专业理论的教学,以英语作为媒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开发出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

 

东语学院:大力完善本科导师工作机制

    东语学院副院长全永根说,在充分贯彻“本科教学质量月”精神时,东语学院选择把“完善本科生导师工作机制”作为重中之重,并指出,介绍围绕这一重点,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在促进师生交流方面,10月9日,东语学院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了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本科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在座谈会上,全永根指出,为了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学生信息反馈这方面的工作,并对此提出了要求:学生不仅要指出老师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而且要关注教师接受反馈之后的改进情况。


东语学院的学生代表座谈会


  而在信息反馈渠道的建设方面,东语学院正在考虑调整教学评估方案,结合专业特点让教学评估做得更加公正、合理,也让学生方便评估。17日下午,为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东语学院组织全院导师举行“本科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导师们互相交换了经验,也提出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提高本科生管理水平建言献策。

    为了推广优秀教师教学经验,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本月30日,东语学院将邀请教学名师日语系杨诎人教授举办讲座,讲授日语语音语调的习得。全永根希望不仅学生参加,老师也积极参与,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说,本次“本科教学质量月”是想让老师和学生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学习的氛围,养成学习的习惯,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虽然是本科教学质量月,但东语学院研究生方面也给予这次“本科教学质量月”大力的支持。据东语学院副院长陈多友介绍,在导师经验交流会和教学研讨会上,研究生导师介绍自己在课程组织和安排等方面的经验,给本科生导师以指导。另外,正在举行的“卡西欧杯”日语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是一个研究生和本科生加强交流的平台,同台竞技不仅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也可以通过汲取研究生的学习经验使本科生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文学院:注重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为搞好本科教学质量月,中文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制定并实施《中文学院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规定》,组织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学院教学委员会深入课堂调研听课活动,组织教学名师、教授郭德茂的公开课,青年教学十佳公开课,新引进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等。10月16日下午,中文学院进行校级名师公开课,郭德茂向学生详述了《文心雕龙》这一古典文学名著,通过逐个分析并旁征博引,把艰涩难懂的古文用细腻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极高评价。此外,中文学院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校园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


中文学院的公开课《文心雕龙》

    提到中文学院的活动特色,中文学院副院长陈彦辉向记者介绍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上面提到的制定并实施《中文学院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规定》。中文学院制定了一套从大一到大四的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办法,即从08年9月起,要求大一的学生每两周写作一篇文章;大二的学生背诵50篇古文,写作8篇书评;大三的学生写一篇学年论文,大四的学生写一篇毕业论文。这些都是给学生增加的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的训练,也是一种明确的导师制。二是学院院系党政领导调研学院教学活动,所有党政领导深入学生课堂,通过听课、和老师单独沟通、征求学生意见等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陈彦辉指出,教学质量月将以公开课和本科生导师为重点开展,举行全院的公开课是学校“教学质量月”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院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的有效方式。他认为,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对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和提升的作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制定和实施增强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规定,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对本专业的了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学名师公开课能够使老师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点,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听新引进教师的过关课,可以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从而帮助新引进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院系党政领导调研教学活动,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学校的教学情况。


师生共同热议,各抒己见

     各个学院为了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月”的进行,纷纷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师生们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桂杭强调,“‘本科教学质量月’是个展示本学院教学成果的机会,但搞好本科教学质量却不应该只在本月,而更在于平时的积累,这是长期的工作。”中文学院老师方尤瑜也认为,“本科教学质量月”的目的不是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提高教学质量,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契机,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并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才是“本科教学质量月”的根本目的所在。商英学院的肖老师认为,质量月期间开设公开课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彼此,发现问题并改进,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东语学院的林同学认为,就他们学院开展的活动来说,将会对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来自西语学院法语系的余同学表示,自己对本科教学质量月并不十分了解,但觉得老师负责,每位同学课堂上都有练习口语的机会。东语学院越南语系的周同学也认为,老师的人品和教学方法都很好,但由于专业课较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较少,也就要求学生多努力学习。对于导师制,来自法学院的周同学则表示,希望学校能真正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切合点,共同搞好导师制,而且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

    刚踏进大学不久的新生,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质量月的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来自中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的宋同学,通过学校的网站了解到这个质量月的活动,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大对这个活动的宣传力度,老师多向学生介绍;多举办有关的活动;多向新生,多给新生征询问题的机会。来自中文学院涉外文化管理的吕同学说,他从老师办公室外的海报了解到这个活动,觉得很有意义,对学生很有帮助。同时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应多跟别的学院,学校交流教学经验。

 

(撰稿:记者 江金玲 余媛滢 实习生 陈晓玲 宋敏妹 何佳星 钟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