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意大利语言文化周正式开锣。10月20日上午,第八届“意大利语言文化周”在我校北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开幕,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米儒意(Paolo Miragliadel Giudice)、瑞士驻广州总领事聂伟(Werner E. Nievergelt )、我校副校长仲伟合、国际交流处处长焦方太、西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巧萍、多家校外媒体记者及我校部分意大利语系学生出席了此次开幕式。仲伟合代表我校致欢迎辞。
![](/__local/E/0A/49/37B8B905D0EF5CB8BBF818C79FD_F903150B_2DD49.jpg?e=.jpg)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合影
米儒意:广场是意大利社会变迁的见证 期待大家前往参观
开幕式上,米儒意对意大利语言文化周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述。他指出,意大利语言文化周由意大利外交部和克鲁斯卡学会主办,活动旨在向国外宣传意大利语言以及历史文化。
“意大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其城市和广场迸发出的活动。”米儒意称,在意大利的历史建筑中,广场素来闻名,广场文化也很发达。广场,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是意大利社会变迁的见证。本届意大利语言文化周以“意大利广场”为主题,各种活动也围绕此主题展开。米儒意相信,“这次文化周将为广州市民全面了解意大利提供难得的机会”,并期待广州的朋友前往意大利进行参观。
![](/__local/0/7E/F1/2FDF7ED425A313B1BB17339ABD1_D2D3AC89_213F4.jpg?e=.jpg)
米儒意在开幕式上致辞
米儒意介绍说,本届文化周的活动内容包括三大类:摄影展、电影展播和讲演。其中,此次文化周将举办四场摄影展,即日在我校图书馆举行的是第一场摄影展“广场上的意大利语”。与此同时,三部意大利代表性电影也将于文化周期间在我校进行展播,另外,还将开展数场由意大利教授主讲的演讲。
聂伟:意大利语对瑞士有深远影响 祝愿文化周取得圆满成功
聂伟在会上阐述了意大利语对瑞士的影响。他说,由于瑞士位于欧洲中部,受各国文化相互交织的影响,其文化具有多样性。意大利语是瑞士的官方语言之一,其中讲意大利语的居民占6.5%,因此瑞士在哲学、文学、音乐、电影、歌剧、媒体等方面深受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例如许多瑞士的名胜古迹以及知名建筑都聘请了意大利出名的设计师设计,在设计建筑方面,瑞士参考了不少意大利的经验及技术。在瑞士的饮食文化中,意大利也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餐桌礼仪、用餐搭配等饮食习惯上。
![](/__local/4/B3/5A/9FAAD28249D23C786BA98D69AF2_544D8E8F_36639.jpg?e=.jpg)
聂伟阐述意大利语对瑞士的深远影响
此外,聂伟还介绍了瑞士的一些基本概况,同时祝愿意大利语言文化周取得圆满成功。
仲伟合:希望三国高校交流的“广场”更加广阔
“我校意大利语系得以不断发展,离不开意大利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据仲伟合介绍,我校意大利语是一个年轻的专业,1999年10月,我校在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的支持下筹建意大利语专业,2000年9月成立意大利语教研室。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开设意大利语专业,从此填补了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意大利语专业本科教育的空白。同时,我校意大利语的毕业生也都积极投身于中意经济文化交流事业当中。仲伟合表示,“我们渴望能与意大利、瑞士高校进行合作,以促进中国和意大利、瑞士之间的交流。”
![](/__local/F/70/10/35CA878BF7275CCA793B8DAF1ED_3D74162E_26A85.jpg?e=.jpg)
仲伟合希望三国之间建立起更加广阔的“交流广场”
“广场,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人们可以在此洞悉人生百态的一隅。”仲伟合还对本届意大利语言文化周的主题——“意大利广场”的内涵作了充分延伸:“希望中国,意大利和瑞士之间,能建立起更加宽阔的‘广场’,加强三国高校和学子之间的交流,让‘交流的广场’发挥更多的作用。”
会后摄影展:意大利社会文化的缩影
开幕式结束后,外宾及校领导参观了在图书馆一楼举行的“广场中的意大利语”摄影图片展。本次摄影图片展由阿里纳里24小时协会和克鲁斯卡协会共同举办,一共由50张黑白图片组成,向人们展示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前的意大利广场,分别从建筑、人文、语言、文学、经济等多个方面表现意大利广场文化,充分展现出当时意大利的文化面貌,同时也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历程。其照片的作者均为知名的摄影师:如阿里纳里兄弟,乔尔乔萨莫,贾科莫布罗杰等。
![](/__local/D/98/3F/39898FB4EE85BF4076C89C2D872_2CCC2F39_3C7B9.jpg?e=.jpg)
摄影图片展:“广场中的意大利语”
![](/__local/7/52/DA/F3D61C252BE5B7B99E84D7CD7B4_AD061782_36DA0.jpg?e=.jpg)
来宾参观摄影展览
在参观摄影图片展时,米儒意介绍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们使广场变得更光彩夺目,使其先后成为意大利方言和文化发展的舞台,如罗马的卡比多利奥广场、博洛尼亚(maggiore)广场以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都是很好的例子。
米儒意称,“在欣赏摄影展品的同时,可以想象自己坐在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或者米兰的广场中品尝意大利咖啡或者一杯美味的开胃酒。”
![](/__local/5/83/D7/19EA960E38961B75285E9DABD45_48088E2F_3077E.jpg?e=.jpg)
米儒意解释图片意义
据悉,在文化周活动期间,意大利领事馆将会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广州大学举行一系列相关活动。活动闭幕的24日晚将上演本次语言文化周的压轴戏,意大利钢琴家乔万尼•维塔莱蒂(GiovanniVitaletti)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
附“意大利广场”: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和其他岛屿日益繁盛,意大利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他们迸发出的活力。这些城市的商业和生产活动十分活跃,涌现出新的艺术和文学形式,城市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政府,并为新兴社会阶层——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城市成为可以替代封建城堡和大修道院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城市广场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集会、大型仪式、抗议、演出和维护权利的场所。
于是,广场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语言因实践而变得生动鲜活;并显示出其价值。每个城市都有人群聚集的中心广场:“主要广场”一般建在市政大楼、政府或君主宫前。还有一些位于大教堂前,主要是为了举办宗教仪式,有时聆听布道或观看宗教火刑的人群也会在此聚集……此外,广场也用于举办集市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