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人文科学课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存在着抛物线的怪状:开学初上课人数较多,以后开始递减,随着考试的临近又递增。不少老师在课上叹息道人文科学在广外遭遇滑铁卢。交流学院院长、美学教授於贤德对这个问题这样回答:
“广外作为涉外型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的历史上和现实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简单的说人文科学遭遇滑铁卢是不准确的。我校的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作为国家文科发展基地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校人文科学兴旺的标志,但是从学校发展理念的落实这一更高的标准来说,广外的人文科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这确实是我们广外人面临的重要任务。”於教授说。
他认为,本科教学是对人文精神、创造精神和人格精神的综合塑造。广外作为涉外型大学,应该比一般的大学姿态更为开放,对外交流更为广泛,为了实现这一点,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人文精神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交流,无论是拿来主义还是送去主义,总是要拿自己的东西去跟别人互换、比较,所以对人文科学的认真学习和深入理解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拿进来,更要拿出去。我们拿出去的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作为学生就应该从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学好民族文化。”
作为美学教授,他指出,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人的欲望膨胀,这与人的本质并不相符。人的精神是自由的,它需要物质条件但又是超越物质的,人不能把物质享受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审美的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精神解放,充实我们精神的张力,它应该和先进的哲理思想、道德伦理一起,构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说‘我们要诗意地安居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充实我们的精神境界,让心灵获得解放,让自己得到自由发展。”他说。
针对不少同学抱怨说广外文学的活动空间小,於教授表示,文学就是人学,它关注的是人精神家园的建造。爱好文学和学习外语并不矛盾,爱好文学并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把专业和文学联系起来,比如学英语的可读莎士比亚、学法语的可读巴尔扎克、学俄语的可读托尔斯泰,这对于了解世界文学的伟大传统、启迪我们的创作灵感是很重要的。同时文学是创造,是对生活的感受和品味。“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会由于阅读和写作影响专业学习。诸如著名诗人余光中、著名作家白先勇、於梨华就是台大外语系毕业的。”
最后,於教授说:“在我校高标准严要求的背景下,唯一可走的道路就是勤奋加上科学的方法。有了这两样,我们才会重视人文科学的学习,才会把母语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对于自己的熏陶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罗丹 叶淑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