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同学对“两课”兴趣不浓,逃课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同学质疑开设“两课”的必要性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负责“两课”教学的政管学院院长杨述池。
加强“两课”教育,师资是关键
据杨院长介绍,我校“两课”共包括8门课程,其中5门是公共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另外两门是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还有由学生处负责的时事形势教育课。这些课程绝大部分要在一二年级完成。
针对一些同学对“两课”缺乏兴趣的问题,杨院长谈到,据多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是否受欢迎与它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关系不大,关键是老师教得好不好,活不活,理论能否联系实际,有没有新意,学生能不能从中得到新的信息和启迪。我校的情况也是这样。
政管学院在加强师资力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教师对口培养,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从而增强师资力量。其次,抓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还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杨院长强调。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自上学期开始,政管学院设立了两个“两课”课程试点班。一门课程由不同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分别讲授不同章节。据上学期测评显示,同学们对此方法反响很好,本学期仍在探索这种方法。
杨院长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教学尽可能的贴近学生。”
除此以外,杨院长还介绍道,“讨论课教学与辩论式教学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虽然它们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已经有教师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上采用了学生讲课,课上讨论的形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选取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国家为题,上台讲课。同学们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加强沟通,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避免知识重复,注重考试效果
有同学反映“两课”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中学已学过的,现在再学就没什么兴趣。杨院长对此谈到:“我们会尽量回避中学讲过的东西,给同学们更多新的知识,而且中学主要是学习‘是什么’,大学是解开‘为什么’。”
就同学们关心的考试问题,杨院长介绍说,对“两课”课程的检测仍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方式,题目尽量与考研接轨,注重案例分析题,尽量减少和避免死读书和死背书的情况。
“我们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同学的反应还不错,”杨院长在采访最后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