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我校召开“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师生座谈会

文字:周晓玲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6-1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
10日下午230,我校“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师生座谈会在行政办公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此次座谈会由校大学生“人生导航”系列活动领导小组主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部、教务处、团委、和关工委等部处代表,专业课与两课教师、辅导员代表、校学生会代表以及各学院学生代表共51人出席了座谈会。

 

 

 

与会代表以“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这一主题为中心,主要围绕以下五个话题进行交流对当今时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如何进行定位宏扬、培育涉外型院校如何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在涉外交往中如何保持民族气节,做到自尊自信、有礼有节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念、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传媒、文化影视、娱乐、消费行为、网络行为等方面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专业课代表、交流学院院长於贤德教授全面精辟地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构成。他认为民族精神是发展变化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民族精神由以中华文化原典为文化结晶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思想文化精髓组成的显文化和以集体无意识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组成。民族精神总是在向心与离心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对于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既不要像守财奴一样保守,也不要像败家子一样挥霍,而是通过发展,使民族精神在时代进步中发展;通过优化,提升民族精神的层次;通过创新,在继承的前提下创造出中国人民在精神方面的新成果。

专业课代表、西语学院副院长、博士导师郑立华教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游学经历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谈了五点体会:出国的人最爱国,因为有距离产生不安全感,与祖国感情更紧密;中国人在国外的地位与国家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必须在文化差异的比较中认识自己文化的精髓;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我们的文化优势在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而不是的文化;中国人的身份不会因为中国人取得外国国籍而改变,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文化必然全球化,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是深层次的,在潜移默化中世代相传的。同时他还指出,主题中的“守护”表现出同学们没有充分认识中国民族文化的优势,我们要树立民族自信,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认识自己,认识外国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组织部代表高云坚副部长对守护民族精神提出了“五个注重”,即注重课堂的有机渗透、注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教育、注重中西比较、注重氛围熏陶。

 

 

商英学院学生代表们认真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对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提了以下建议:组织老师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梳理、归纳、运用;对师资队伍、教学在形式上进行改革;增强专业课老师在民族精神上的教育,例如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增设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课程;通过举办读书活动,阅读中华经典古籍,增强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等。此外,他们还对媒体宣传、社团活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英文学院代表就全球化趋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进行阐述.他指出,全球文化中的文化霸权、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影响,都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知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塑造民族精神;抢占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交流学院学生代表认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就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注重传统文化积淀。她还指出,广外大缺少传统文化积淀,弘扬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学校要加以重视。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座谈会气氛活跃。会后,记者采访了学生代表。团委代表钱浩兴认为,这次座谈会成果斐然,为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指明了方向政管学院学生代表郭芳说,这次座谈会举办得很及时,西语学院副院长郑立华结合自己游学经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阐述,关工委主任李如新强调刻苦耐劳,很生动,耐人寻味;学生代表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全面、有深度、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