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记者节”系列报道二:殷殷师语寄深情

文字:综合报道小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11-09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广外作为一所涉外型综合性重点大学,其新闻专业的发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广外校园媒体的大踏步发展却让人刮目相看,曾多次受到有关社会媒体的好评,正逐步走进广东省乃至全国高校媒体的前列。这些都离不开一群学生记者的满腔热情和勤奋努力。但此时此刻,请不要忘记他们的指导老师以及他们对小小记者们的殷切希望。

 

校新闻社指导老师孔晓明(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我觉得,校新闻社既不是一个社团,也不是一个群众组织,它是带有官方色彩的一个学生新闻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学校党委宣传部做好学校的新闻报道的相关工作。这是新闻社的定位。其中,校报和校园网有着明确的界定和分工,两者在工作中相辅相成。校报主要用于记录学校的一些重大历史,校际交流或者方便一些老干部和老教师阅读,新闻网则注重实时报道和一些深度报道等,弥补了校报时效性差的不足。

 

  广外新闻网在全国众高校的新闻网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新闻网的成功得益于它的管理运作模式的成功。工作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像新闻网),一步步走过来,新闻社逐渐地走向成熟。

 

  新闻社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带来的优秀的文化和新闻社本身固有的文化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了更厚重、更优秀的文化。这种团队的文化感染大家,熏陶着大家,鼓舞着大家用心创造出新的成绩。同时,他们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在平时的工作中得到不断的锻炼,在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也变的更加优秀。一批批的学生投身新闻社,最后他们也会离开,但是他们留下了一种管理模式,一种优秀的团队文化。这正是新闻社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我觉得新闻社记者能干、肯干,办事效率和职业素养高,记者们克服学业等方面压力,为了学校的新闻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衷心感激奋斗在学校新闻第一线的记者们。我也希望在“思想性、新闻性、互动性”口号的指引下,新闻社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再接再厉,把新闻工作做到最好。

 

校广播台指导老师杨冬生(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虽然受目前设备的限制和网络、电视的冲击,校园广播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比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举办晚会等大型的活动中,广播台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广播台具有自身的长处。

 

    广播台也在不断地努力完善自身。“广播有着自身的特点,其栏目时间比较固定。错过了时间也就错过了节目。因此,现在我们成立了视频部,把新闻报道制作成视频放到校园网上去,这样使其具有了延时性,同学们什么时候想看只须打开新闻网的链接就行,方便了很多。同时,这样新闻变的有声有色,大家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很多。”

 

    杨部长最后说,希望广播台今后能进一步搞好队伍建设,把广播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在有什么活动要选主持人的时候,都来广播台找!”

 

 

GW.ZONE指导老师黄秀娟(学生部(处)副(部)处长)

 

  GW.ZONE和广外新闻网有所不同,它以服务学生和学生工作为宗旨,比如开辟网上商城、提供学习辅导、兼职信息、生活指引等。同时,它也协助校学生(部)处做好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比如报道邓小平理论专题、新生教育专题和校园学术以及文娱活动等,风格轻松、活泼,实用性和时效性强。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GW.ZONE经历了许多改革,每一次的改革后都有了进步,在这种改革中,GW.ZONE不断地壮大成熟。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综合性的网上学习平台,GW.ZONE人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们都克服了,他们靠的就是一种对新闻工作的积极参与心态和热爱。我希望GW.ZONE人可以继续保持这份热情。

 

  今后,我希望GW.ZONE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定位和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资讯质量,注重专业性,加强报道的力度,但是又要找到自己的报道角度。在和整个学校宣传方向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同时,更加积极地配合学生(部)处作好学生思政工作的宣传。也希望在GWZONE工作的所有学生,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走向社会前的实习,在期间得到锻炼,真正地促进自己成长和成才。也希望师生们能关注和支持GW.ZONE的工作。

 

 

《学生工作通讯》指导老师黄秀娟(学生部(处)副(部)处长)

 

  《通讯》已经走过5年了。5年的历程,《通讯》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一些来校访问的专家、高校领导,也对《通讯》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对《通讯》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通讯》在创立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的宗旨,“面向学生、反映学生、服务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通讯》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改变,但是这个宗旨却始终不变,以后也是不能改变的。不过,《通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不断地创新,因为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通讯》和GWZONE的侧重点不同,《通讯》更严格把握的是学生工作报道的深度,因此,《通讯》应该更加充分地理解学生工作的要点和精髓,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真正架起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学生工作,贯彻落实大学精神,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

 

  我希望,面向全校师生群体的《通讯》,今后将自己的新闻触角进一步延伸和强化,可以真正地为师生服务,也希望全校师生继续支持《通讯》的工作。同时,《通讯》要把这种责任的压力化为动力,不断地成长。

 

策划:罗丹

 

组员:君成  刘丽斯        陈竞之  曾碧娜

      吴彦明  张由琼  蓝海平   

本期撰稿:庄烁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