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周五特稿】充实还是郁闷——关注我们的生活状况

文字:国际纵队小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分享至: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我们不再是躲在象牙塔里,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张扬着我们的个性,诠释着我们的青春,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在我们之中,有“学习族”,“工作族”,“兼职族”,也有人“学习工作”两不误,活跃于学校和社会的各个舞台上,我们都在力求活得更充实,更精彩。但是,由于社会商业浪潮的种种冲击,校园里已经不再是一方静土。加之,各种实用主义思潮以及社会种种诱惑的冲击,在“天之骄子”的光环下,我们或是迷茫着,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或是充实的享受着大学生活,抑或是还在迷茫中不断的探索着未来的方向。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颇具代表的大学生,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给迷茫中的学生于启示,过得充实的人更加精彩,而“工作狂”的同学们则可适当放慢脚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
 

学习族:

图书馆是很好的学习场所

相思河畔认真读书

经贸学院某大三女生:

小学、初中、高中,十多年的班干部当下来,也着实腻了。当干部,除了要有责任心,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所担任的职务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能够从中找到目标与价值。可惜,我并没有找到。同时,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达不到心目中的标准,每每会自责不安的人,我的目标也不允许我投入到这些繁杂的活动中去。所以,在大学里我专注于学习。我喜欢反思,喜欢质疑,喜欢探索许多表面现象后面的为什么——这些喜欢,都让我选择了钻入自己的书堆中而非与人与事打交道。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想大学生有能力,且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道路。而这,正是我所选择的。

交流学院某大三女生: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知识积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大学生活的中心、重心都是学习,所以我个人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又由于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很多时候都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受到社会种种形式的诱惑。比如:兼职之类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或为经验,或为赚取生活费,在大一时候,都做过兼职。是利是弊,因人而异。大学三年,最深切的体会是时间的宝贵,特别是当大一大二转瞬即逝,而自己似乎学无所成时,更深感大学期间分分秒秒的宝贵性。所以,当我行走在大三的时间道路上时,最想对所有人说的是:时间宝贵,学习为重。

 

兼职族:

某经贸学院女生:

说到大学生活,觉得真是一个很自由的空间,学习似乎不再是那么重要的了。我也一直觉得到了大学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了,只要你能够学会基础,懂得如何运用你所学的东西,懂得如何去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大学就是足够好的了!

 或许是因为经济的关系,家里没有能力负担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从大一就开始了辛苦的兼职生涯,家教,市场调查,派单……能做的都去做了。很多时候自己都是在忙碌着,为了不让爸妈担心、失望,学习也不能太差,于是每天就那样奔波在生活和学习之间!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堕落的人,天天睡懒觉,时不时旷课、迟到、一回到宿舍就是上网,玩游戏。我真的觉得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只要你把握了一个方向,一个基点,做完你该做的,那么剩下的就可以好好的享受大学的生活了,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心的度过大学四年。我觉得我喜欢这样的大学生活,轻松,没有压力,从来我就不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但是我觉得我是个会学习的人。

不过作为一个学生,学习不可以太不顾,正如我说做完了自己应该做的才可以去享受大学生活。我每次不管怎么样忙,怎么样的懒散,起码我要保证自己能够把这个学期学的知识掌握了,不要求学得很精,但起码要掌握。所以在学习方面我也没有拉下,大一的时候参加全国英语知识竞赛得了校级二等奖、综合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学金。大二的时候和班上2位同学参加全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获得了全国3等奖。

 

工作狂族:

社团招新

英文学院某大三女生:

 大一的时候真的很迷茫,都是在迷茫中浑浑噩噩过日子,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更找不到自己要走的方向,那时超级的郁闷和空虚,超级的孤独,那是一种心灵上的孤独,因为我找不到寄托。基本上我什么活动也没有去参加,学习在大学里变得不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了。很多人似乎都是在临考前才会抱佛脚,而这一招在大学里似乎挺受用的,老师在临考前也会画出重点。记忆力好的话似乎随便背背就可以拿到较高分了。大二我幸运的进入了校园媒体工作,在那里,我把我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那份工作中去了,积极认真的完成每件编辑布置的任务。我很想从工作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失去的大一。我经常的熬夜写稿,我只有用不断的工作来证明我的大学是不会白过的,我害怕我一停工作就会被无边无际的空虚与郁闷侵袭。教科书那时似乎有些看不进了。我被同学戏称为“工作狂”,我现在回想我那时确实不愧为这个称号。

 

学习工作两不误一族: 

一位毕业不久刚开始工作的男生:

我觉得大学四年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需要在四年的时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的问题。

大一是适应的主要时期,辅导员和师兄师姐都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要好好的利用好图书馆,首先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解决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能力,并且利用大一的热情,多参加学生活动,我当时就加入了校报英语俱乐部,都学习了很多在工作过程中,懂得了踏实认真。

大二嘛,学着去把握自己能力内的事情,学着工作上大胆创新。当时作为校报和书画协会的学生负责人,工作忙,但是自己还是比较好的协调好了工作和学习关系。大二是逐步成熟的时期,大三是懂得规划未来的时候了,低年级的对社会工作的热情基本为追求专业的学术学问所代替,参加的活动基本上以写学术论文为主,并在国际经贸探索和校园文化论坛上发表了些学术文章。

大四,我就开始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这些都是平时四年中都在准备的,都是以前的总结和积累,我觉得因为自己几年的一点成绩和自己对自己定位的把握,使我并没有很慌于找工作和写论文。

 

一位活跃于校园工作舞台的女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翻开厚重的记事本,上面堆得满满的贴事条,有时真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没想过大学生活会像雷鸣电闪般在我短短的三年中无数次的上演了。作为一个入学开始就定下宏大目标的我,选择了全身心的去感受大学——这个社会小缩影的多维映像,也选择以出国做为未来发展的坐标,对准前行。于是有了三年的社会工作经历,有了忙于广交会与奔波南校区建设的来回往返,有了忙于参加面试、考试与托福考试的内心挣扎……接近跳跃式的生活让我无法停下细品图书馆内那一本本散发着清香的图书,我选择了从生活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但热爱知识的我也偷闲听听梁祝,看看芭蕾,感受我着迷的经济学的魅力。书本与生活的知识对我同样重要,他们都培养了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对未来的看法。我想每一种方式的积累与沉淀都造就了成功的可能,每一次扎实的实践与磨练都增加了竞争的资本。不断地学习,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学习,重视自我,挖掘自我,我想这是我三年大学生活的最好诠释。

 

充实多彩一族

选择二外 供不应求

 在以外语为特色的广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一门外语已成为一种风气,并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校除了开设法语的全校性选修课、日语和韩语的辅修课外,为了广大同学的需求,西语学院还开设了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的周末班和意大利语的夜校班。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东、西语和英文学院,我校目前在业余学习二外的学生超过400人,其中以来自管理、经贸、交流等学院的大二和大四学生为多。在南校区,大一新生们学习二外的热情同样高涨,小语种周末班在南校区的招生非常火爆,但由于名额有限,很多同学不得不等到下一学期才能上课。

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同学选择二外呢?记者采访到经贸学院一位正在学习韩语和法语的张同学。他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喜欢,其次,多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对经贸类学生日后的就业有很大好处,所以就要趁记忆力还处于颠峰状态的时候多多学习。另外,广外外语的优良师资也是吸引同学们的一大因素。

    以下是西语学院对周末班其中73名同学对选择二外目的的调查结果:

 选择学习 冲刺考研

每天晚上十一点后,在图书馆的地下室和二教的大课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不乏藏身书山、埋头苦读的同学。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有的同学甚至从大一就开始计划考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计划考研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一已经有了明确方向,另外三分之二则还没有决定考什么。他们普遍觉得很迷惘,只是跟着大势去考,但又不知道应该考哪门,应该怎样准备、何时准备。“广外的考研气氛不是很浓,能为我们提供的考研信息和专业指导实在太少了。”一位大二学生说。

 

深夜,二教教室 

选择创业 小试牛刀

“在领会不了所学的东西,想从实践中知道更多的情况下想到创业的。”——云山小站负责人孙同学

“看着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地在我们的努力下成长壮大,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学校为我们提供经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能为我们毕业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云山健身室负责人之一邝同学

在课余时间创业,是一部分同学的选择。他们将课堂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也在企业的筹备、运行和管理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对大学生创业也非常支持,开设“勤工助学基金”,提供经费让同学们自负盈亏,云山咖啡屋、云山小站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学习和工作基本上没有冲突,在工作中更可以得到宝贵的经验、能力的锻炼和眼界的拓宽,对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选择兼职 显示独立

与创业的同学不同,在课余忙于兼职的同学会找家教、助理、礼仪或翻译类的工作来做。他们在课余有较多空余时间,为了充实自己,取得一些社会经验,赚一点生活费,但没有能力和决心创业,所以选择兼职,这样也较为有弹性。但他们还是会以学习为主,兼职不过是来调剂生活的。也有很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不应该再过于依赖父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生活费是成熟和独立的表现,也希望能减轻家长的负担。

 

选择团学 甘于奉献

回想起不久前南校区招新时万人空巷的场面,相信大家都会被大一新生们积极投身团学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所深深感染。大一和大二的很大部分学生在学院或学校的团委和学生会及各学生社团担任干事或部长,个别班竟有高达80%的同学担任了这些职务。他们满腔热情,甘于奉献,不计回报,一方面为同学做实事,另一方面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前接触社会,丰富经验,拓宽社交面。尽管如此,但他们有时也会觉得很烦恼,当学习和工作之间有冲突,例如任务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学业又重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甚至想过放弃其一。但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学习成绩好的同时,工作也做得很好。

 

无所事事一族

跟充实的人相比,有一部分同学在郁闷中生活着。他们没有参加任何社会工作,也没有兴趣学习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在应付完一般的学习后就过着“平静得有点窒闷”的生活,比如睡觉、上网、看动漫、看电影、泡图书馆或逛街。对于这群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他们各有各的看法。

东语学院何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虽然忙碌,但总有个目标;现在上大学了,感觉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但目标也没了。看起来比以前轻松了,但其实内心很空虚,很烦躁,也很焦虑,很彷徨。”

西语学院张同学:“真实中的象牙塔跟想象中的出入太大了,想不到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很失望。加上几次招干面试都失败了,感觉就是时时不顺心,事事不如意。”

    信息学院李同学:“曾经有过冲动想改变的,但没几天又回复原状了,不知道如何改变,也还没想到要变成怎样,我不想成为一台没有目标的机器,有点无奈。”

曾几何时,“郁闷”成了大学生中流传得最广的一个词,细细想来,应该为依然能感到郁闷的人感到庆幸。之所以郁闷,因为仍然有所追求,只是机遇有时会擦身而过。之所以郁闷,因为仍然有所希冀,只是尘封太久的心灵还未苏醒。

    其实上述我们所提到的“学习族”,“工作族”之类,只是一个粗略的分法,大概反映了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采访只是冰山一角。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这么一种类型学生,他们看似“无所事事”,既不参加校内活动,也不做兼职,课堂上也难觅踪影。他们只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记者就采访到一位这样的学生,他要求记者不要透露他的年级和学院,姓名就更不应该说了,他表示平时要么呆在宿舍上网,玩游戏,要么出去溜达,到处去玩偶尔迟下到,旷旷课,剩余的时间就是——谈恋爱。

    对于上述活法,我们并不多加评论,大学应该怎么过,怎么过才算是活出自己的精彩,怎么过才算无悔自己的青春,我想每位读者心中都将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专家意见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还采访了心理学博士张向阳老师,他就自己了解的学生资料和对学生们这方面的心理分析,谈了谈就目前学生心理状况究竟是充实还是郁闷的看法。

首先,“充实”与“郁闷”并不是一对反义词,“充实”的对立面应该是“空虚”。“充实”感往往是在自己有追求的目标时产生的内心体验。“空虚”感则是漫无目的时的内心感受。“郁闷”则是一种不愉快的心情,表现出对学习、生活、工作缺乏激情、少言寡语、较少主动与人交往等。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回答上述问题就较为清晰了。总体而言,大学生应该是充实的,大学生有许多目标追求,如在校期间的目标有各学科的学习目标,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学好每一门功课,表现在每天都有学习计划和内容,并利用时间努力学习。还有如能力目标,许多学生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较远期的目标则有考研、考出国、考各种资格等级证书等,并为这些不同的目标在努力奋斗。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是充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表现为整天无所事事,除了被动上课外,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整天呆在宿舍或网吧上网做许多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事,或到处闲逛等等。也有的即使有目标也不怎么明确,所以经常一会儿做做这,一会儿做做那,最后收获甚少。这两种情况下都容易产生空虚感。

 

至于郁闷则不管哪种人群都会有,并不是大学生都有的。偶尔郁闷可能多个人都有,碰到不顺心的事都会有郁闷感,而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碰到,但只要自己想办法调节很快就会过去的。只有长期的郁闷会对个人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学生的郁闷来自多个方面,如同学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大,就业情景不清晰,恋爱不成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郁闷的心情。

 

总而言之,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充实的,极少数是空虚的,长期郁闷的人也是有的。

本周撰稿:校园版“国际纵队小组”

小组成员:朱颖玉 刘斯 黄杨梅 赵凯欣 严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