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东语学院正式组建于1997年,现开设有日本语、印尼-马来语、泰语、越南语、朝鲜语共五个亚洲语言文化类专业。 经过30多年来的学科建设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各个专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日,记者走访了东语学院的院长韦立新教授。
致力于师资建设 增强学科发展后劲
据韦立新介绍,东语学院第一代教师以海外归侨为主,这些教师在国外久居,语音语调纯正地道,教出来的学生在口语能力方面也以纯正地道渐成特色,如此代代传承,形成了东语学院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要求越来越高,东语学院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有所欠缺,和其他学院的强势学科相比,起点就低了,韦立新说:“到了我们这‘第三代人’,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就变得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东语学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于日语专业,东语学院积极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并鼓励现任教师在职攻读更高学位;其他小语种专业的人才比较稀缺,从国内外大批引进人才的做法不太实际,东语学院就多方开拓途径,鼓励并支持现任教师到国内外攻读学位,学习深造。学院还常年聘请3、4名外国专家任教,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东语学院建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梯队整齐的师资队伍,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特色教育模式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东语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不断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东语学院在保证传统的教学特色的同时,积极尝试、开拓新的教学模式。除了专业语种的教学外,东语学院在其他有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有意识地加强同学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将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色教育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据韦立新介绍,东语学院的很多毕业生活跃于外交、外经贸、旅游、对外交流、文化教育、科研等各个阶层。各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备良好扎实的小语种专业的基本功和应用能力以外,英语水平也不错,还具有一定宽度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东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保持较高水平。
蓄势待发,乘势而上
2002年,东语学院朝鲜语专业获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03年正式招生。其他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建设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正处于蓄势待发的良好状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与东盟联系的加强,社会对优秀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韦立新说,东语学院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争取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