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8日下午,“广外杯”院际中文辩论赛第二场半决赛在二教132举行。法学院最终以427.4分险胜公开学院的424.6分,进入下周举行的决赛,与西语学院争夺最后桂冠,而最佳辩手则由正方三辩获得。

最佳辩手正方三辩
本次辩论赛由校团委主办、政管学院承办和校论辩社协办。评委有广东省高校精英辩论赛冠军汤亮、校论辩社主席董赟、余芳老师、行政管理系法学硕士黄胜海老师等。
此次比赛的辩题是“大学生辩论赛取胜应主要靠语言技巧还是知识积累”。在开篇立论阶段,一场没有硝烟的柏拉图式战争已经悄然拉开序幕。支持“主要靠语言技巧”的正方善于运用精彩恰当的比喻,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他将语言技巧比喻成战场上的武器装备,把知识积累比喻成弹药储备,指出对方纵使有再多的弹药,但如果武器生锈走火,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坐以待毙,必败无疑。而反方一辩则注重说理,讲求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她罗列金庸、莎士比亚、培根等大家的名言,并从概念、主体、标准、目的、发展等五个方面逐层分析,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出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理论架构。

正方公开学院队

反方法学院队
在质询阶段,比赛持续升温,正反双方主要就“语言是否等同于语言技巧”展开唇枪舌战。在前三回合,正方处境较为被动。虽然正方二辩一开始就来势汹汹,向反方连发三炮,但反方二辩不愠不火,娓娓道来,并在最后发现对方漏洞,指出“口才,有口也有才,而才正是知识积累”。随后反方乘胜追击,继续论证“要靠知识积累而非语言技巧”来发现对方谬误等问题。直到最后一个回合,正方才略为收复失地。正方三辩凭他的机智敏捷和伶牙俐齿,特别在“语言技巧从何而来”的问题上把语言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现场不少掌声,连对方辩手也慨叹“对方的‘狡辩能力’真的令在下甘拜下风,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说的语言技巧我真的无话可说”。在其后的质询小结中,正方指出辩题要辩论的是程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语言技巧刺激观众、调动评委;而反方则再重申要靠知识积累架构理论体系,语言技巧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比赛很快进入白热化的自由辩论阶段,双方雄辩滔滔,针锋相对,赛场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自由辩论是质询的延续,正反方继续就语言技巧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技巧的内涵、大学生辩论赛的自身特点、辩论赛和知识竞赛、脱口秀的异同等问题各抒己见,场上妙语生花,台下掌声不断。在被问及为何屡屡回避反方问题时,正方三辩继续发挥其急智,指出他们并不是在回避,“避实则虚、避重则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正是很好地运用了语言技巧。
总结陈词后的观众提问同样精彩,体现了广大辩论爱好者对辩论的喜爱和热情。
最后,嘉宾评委黄胜海老师对这次辩论赛作了简短的点评。他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辩论中最重要的五个要素:辩风、知识、逻辑、语言和心理素质。接着他向广外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的辩论队能走出校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进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