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广东省2005届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外语、外经贸、涉外法学、管理类专业专场)于12月18日在我校第一教学楼及前面的广场举行。据了解到场学生有4200人左右,与去年差不多,而到场的招聘单位就有近250家,主要是私企、民企和外企。
外语外贸类“饭碗”比往年多
由于昨天同时有两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在华师和华农举行,加上我校承办的是外语外贸类的专场,因此到场的学生不是很多,但秩序就比往年要好得多。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烨告诉记者,2005届的毕业生将有338万,比去年多了58万,就业形势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但同时今年外语外贸类用人单位及其提供的职位数量都较往年多,从这点上看,今年外语外贸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赵烨也认为,今年的外语外贸类毕业生在就业上比较务实,不再像以前有过高的期望值,这也许与之前相关的就业指导有关。
“从整体上看今年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实践的经验也十分丰富。”党委许国彬副书记认为随着入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语外贸类人才的需求很大,这对于外语外贸类的毕业生是很有利的。同时,他也希望毕业生要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以便一毕业就能很好地投身社会。
小语种一族:不要忽视你的“二外”——英语
每年“小语种”专业在招聘会上虽仍担当“绿叶”的角色,但纵观今天小语种的招聘不容忽视,尤其日语专业的势头“强劲”。据粗略估计,每个招聘日语专业的单位平均都会招十人以上。一家今年新成立的管理公司这次专门招日语专业翻译,不但要求过日语一级,并且要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投资管理等相关的知识。从今天的招聘来看,他们都认为广外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日语的运用能力较强,但英语水平就相对较弱,相反其他学校例如暨南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就比较好,这也是广外日语毕业生相对不足之处。
另一家成立两年的日资公司对于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也要求英语四级以上。其招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应届毕业生都存在经验不足的缺点,但广外的毕业生由于有较多的社会实践如到交易会做翻译工作等等,因此在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至于被问到广外毕业生的一些不足时,她笑着说:“广外的男生太少了。”
独立学院——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的招聘会上,记者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用人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独立学院(筹)。

据了解,这是属于我校拟与广州市南国工商专修商学院合办的一所属于独立性质的学院,合办的方案一经敲定后,它将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05年将招收首届2500名本科生和专科生。今年将引进教师三十到四十人左右,虽然他们的招聘要求也是最好硕士以上为主,但同时也招纳十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是这次师范类招聘单位中唯一一家招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单位。
不再死守大城市,“就算沙漠也去”
就业的地点可以说是很多毕业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从过去到现在,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的发达城市无疑都是毕业生极为热门的选择。一位家在广州的毕业生很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留在广州!”“完全没有考虑过到偏远一点的城市,因为还是留在发达地区比较有发展。”另一位家住韶关的毕业生告诉记者。
相对于这些决意留守珠三角地区的求职者,有不少的毕业生愿意远离大城市,企业的发展前景才是他们选择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位国际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表示:“主要是看那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如果该公司有发展余地,就算在沙漠也会去。”“偏远的城市?我很喜欢去啊!我就是喜欢那些偏远的地方。”一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毕业生的回答让记者出乎意料,她认为,企业无论是否在发达地区都会有发展前景的,这只是快与慢的问题。
许国彬希望求职者更务实一些,不要过分地追求大城市、名企业等,要转变以往留守大城市的观念。他认为随着交通、经济等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城市周边的地方也是很不错的,有些地区如南海、顺德、中山等,工作待遇甚至比广州的还好。此外,他也认为脚踏实地地在企业里干下去才是毕业生长久发展的途径。
许国彬:为毕业生提供热情服务
校党委许国彬副书记今天也到场视察。他告诉记者,学校对这次我校承办就业见面会做了一定的要求,就是认真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招聘单位和应聘毕业生提供热情的服务,尽量使他们感到满意。在场地安排上与去年不同的是,学校今年在第一教学楼内尽量少地安排招聘单位,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在室外较为宽松的环境与求职者面对面。
对于一些毕业后并不打算就业的学生,许国彬认为,他们应该珍惜毕业后出来工作的机会,或先找一些兼职,先就业再择业。我校的就业率虽然很好,今年更是达到99%的就业率,但仍未达到100%,除了个别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或出国留学外,主要是一些毕业生不想立刻就业,这对于其他同学,对于专业的建设、学校的发展甚至外界对我校的评价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许国彬提醒毕业后并不打算立即就业的同学,要有集体的荣誉感,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