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作为一个指标,只能反映就业情况的一个侧面,要客观地看待,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越来越重视了。” ,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徐昶斌老师在阐述我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后说了这番话。
据他介绍,目前我校毕业生存在三大优势:一,综合素质高,适应外向型企业的需要。广外的专业有适合的市场,加上广外的名牌效应,我校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青睐。二,就业面广,学生就业涉足外交、外事、经贸、金融、旅游、教育、科研等领域。三,就业层次高,到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世界500强企业、著名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三资”及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达80%以上,平均15%的学生被世界500强企业和4大会计师事务所招录。
在全国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前提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能在高水平上保持稳定,正反映了我校的实力和优势。但我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到此就一帆风顺、做全做足了呢?广外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注意什么呢?
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同学一如既往
记者采访了近百名在校学生,他们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讲座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互动性,演讲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讲座选题不明确,内容空泛,不切实际,满足不了大四学生的迫切需求。二是学校的“学生就业在线”网站信息量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面不全,缺乏宣传推介。
而记者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目前我校的就业工作确实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首先是人员队伍问题,目前我校负责就业管理的专职老师只有5位,虽比过去有所增加,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很多时候还要加班加点。其次是经费问题,国家规定大学生学费的1%-2%应用于学生的就业工作上,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些资金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再次是场地问题,中大有学生活动中心,华工有700平方米的就业专用场地,而这些我校目前还没有。这些都不便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业对于一个学校意义重大,虽然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为了做好工作,指导中心的老师将会一如既往,举办各种关于就业的讲座、招聘会,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珍惜这些机会,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同时也希望学校在就业方面多点投入,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模拟招聘会、BBS会更加实用
针对就业指导工作,一些老师和同学也提出了有益建议,如: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更加全面化、透明化和规范化;从低年级开始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做出简单的职业规划;请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校与大家面对面交流经验;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答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建立一个类似中大或暨大等高校的BBS,让同学们可以及时分享和交流就业信息;相对于一贯的讲座形式,同学们更倾向于类似“模拟招聘会”的实战形式,在实践中磨练技巧。另外,部分同学反映,可能由于宣传不足,他们并不了解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设置,即使遇到困难,也很少想过到中心寻求指导。
非大四学生对就业没太多概念
一所学校就业状况的好坏,除了校方的就业指导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有关。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肯定,这充分说明了我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学生们在就业求职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隐性问题。
在被访的几十名非大四学生中,七成同学表示对就业没多大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对未来较为迷茫;只有13.3%的同学知道学校提供了哪些就业指导途径,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近七成的人没有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就业讲座;对于学校就业网站,受访者中70%的人没有登陆过。
而在大四学生群体的求职过程中,也出现比如盲目、慌乱、心理压力大、依赖学校过多、期望值偏高等问题。有说法称,广外学生英语好,找兼职非常吃香,故而对就业单位的低工资不屑一顾。据管理学院辅导员介绍,有些专业的学生目标过高,只盯着“宝洁”、“四大”等名企,给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一旦无法进入这类型的企业,心理就会受到很大创伤。
基于此,学院辅导员建议,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给自己定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进行相关的专业实践。针对毕业生,经贸学院辅导员还说,从大三开始,就要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个大概的方向,以及要得到这份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证书都可以争取在大三拿到。英文学院一位大四辅导员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先就业,后择业”,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窄,例如只留在广州、深圳这类的大城市,而不愿去惠州、中山这类也很有发展前途的城市,把眼界放开一点,心态调整好,那么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没有多大困难。
背景资料:
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4年6月正式成立,正处级建制,与学生工作部(处)合署办公,专门负责我校学生的就业事宜,并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教育、管理等服务。该中心现有专职办公人员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