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元旦期间,当广外新闻网开始运行的时候,我们仅仅是想解决校园网新闻更新过慢的问题,一开始是周期较长的纯文字新闻与评论,后来有了日常的文字更新,接下来有了图片。师生们开始关注,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信息,他们想读到更好的新闻,他们也想参与新闻网中关于校内外大事小事的讨论,自然地,他们慢慢喜欢上新闻网。
师生们喜欢,还能怎么样?好好干呗。于是,就有了两个春夏秋冬没有假期的夜以继日,有了赶编新闻时的彻夜灯火;于是,有了成功时喜悦的泪水与失败时沮丧的泪水;于是,广外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个新新群体:网络新闻人。自然地,这些新闻人就有了一份牵挂、一份坚持、一份坚守、一份追求。
我们牵挂着师生,校园里最广大的师生———这是“新闻人”最不能舍弃的牵挂。不错,网络媒体是党委的喉舌,但党委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因此,作为党委喉舌的网络媒体为师生的利益奔走呼喊是其重要使命。当新闻网冒着得罪人的风险为个别“底层”民众说话,将他们弱小的、非主流的声音放大时,这很可能仅仅是其“平民”情结在“作怪”。就像一名初出江湖的侠客,“无知”而又“无畏”。
我们坚持着公正,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人”的良心所在。学校越办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是非对错难辨,观点碰撞难免。面对纷繁的新闻线索,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广外新闻网必须以一条准绳去梳理并一以贯之,这条准绳就是“客观公正”———这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当“非典”时期个别老师羞辱保安时,我们站在保安一边;而当个别保安羞辱学生时,我们站在学生一边。在新闻网看来,没有永远的正确或错误,只有不变的公正与良心。
我们坚守着家园,人文的家园———这是“新闻人”的精神寄托,是师生们忙碌后的客栈,是文化与精神的栖息地。当社会抱怨“人文缺失”,当校园文学遇到功利主义的进攻只剩下最后的防线时,“多管闲事”的新闻网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守住阵地,并在清扫战场之后将之浇灌成校园文学的绿洲。如今,校园诗人游吟于校园,校园写手浮出水面,广外的校园文学已呈复苏之势。新闻网多次改版,但“校园文学”这个栏目始终保持,其人文精神始终保持,其批判精神始终保持。
我们追求着进步,永无止境———这是“新闻人”前进的动力。广外新闻网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思想性、新闻性、互动性。“思想性”体现在新闻网宽广的视角,通过时评关注校内外时政,通过专题和深度报道挖掘深层次的东西;而“新闻性”表现在更新速度快,且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校园媒体仅以发通知和会议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模式;“互动性”指的是新闻网强大的用户系统搭建了一个较为自由快捷的言论交流平台。当然,它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愿意接受任何善意的批评,以期不断进步。
感谢校领导及各部门一贯的支持,感谢教育技术中心在技术上的协助,感谢学生处及其勤工助学中心在政策上的扶持,感谢师生们对新闻网的厚爱与包容。
两岁———如果是孩童,已能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如果是花儿,或许完成了两个生命周期的轮回;如果是雄鹰呢?那就是雄鹰吧!两岁的雄鹰羽翼渐丰,正待飞上天空翱翔……
我们已经启程,承载着希望和重托,在黎明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