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行色匆匆的街头,呵出的气体在零度的空气下凝结成白色,模糊了来来往往的行人的脸。年关将近。2004,对很多人来说是平凡的一年,2004,世界照常地运转着,然而,2004,对我,对很多人,却经历了太多。
翻开日记,找到一年前的自己:猴年伊始,寒假刚刚结束,新年喧哗的气息渐渐平静落定。号称求学生涯最黑暗的时段、被无数师兄师姐描述得令人望而胆寒的高三,高三的下学期,悄无声息地被我踩在了脚底下。以前一直觉得高考还很远,远得甚至觉得它不会在我的生命中发生,可时光还是缓慢而坚定地把我推了进来,我无可奈何,闭着眼睛踏了进去。我知道,时光总有一天会把我推向高考的结束,只是,其中这一大段漫长的路,却要我自己去走。
早已习惯了晚睡,想想以前高一十点多就睡的日子,真是不可思议。早上起的也晚,离早读还有20分钟的时候准时起床,8分钟穿衣洗漱吃早点,12分钟从家骑单车飞奔学校,正常情况提前上课铃一秒进教室,然后在班主任的注视下心惊胆战却又暗自庆幸地走向座位。因为是理科班,早读用处不大,尤其是一三五的语文早读。放眼一望,一片寂静,只有埋的低低的黑压压的后脑勺,和笔与书页摩擦沙沙做响的声音。或者是因为熬夜打瞌睡没完成今天要讲的习题,或者是对题目的野心过大,反正都是在做题,做题,再做题。甚至一度出现过早读比晚自习还安静的情况。
中饭和晚饭也改在了学校吃,这样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来回时间。等于一张化学卷子、一篇语文作文、六道数学和物理大题、40个英语单词和150道生物选择题。吃的时候还不忘铺一张《生物报》,以免浪费眼神资源。白天边听课边找出问题,晚上再来咀嚼消化,每节课赶着下节课要讲的卷子。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虽然也曾累过、恨过、抱怨过,可毕竟有序而充实。再想想,身边那么多人和你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种力量,那种气氛,恐怕只有高考才能带来,恐怕一生中也只有这么一次。
倒计时牌竖起之后,高考的气氛就愈加浓了,M到处紧张兮兮的宣传她很可能要复读,L整天盼着能进复旦,Z说怎么这么快啊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G总抱怨自己高一时不用功,W和X突飞猛进,J也考了一次第一,C后来蝉联宝座,H和Q没考好旷课去爬山……
日子光滑如锦缎,滑过高考。记得等待发答案估分的那天,我和L在学校晃了好久,在学校新建的亭子里,面对着掉下去不会淹死会摔死的池塘,面对着融融月色,声声蛙鸣,我们怀念过去,迷惘未来,以及马上就要面对的分数。所有的一切都将尘埃落定,那些挑灯夜战的夜晚,那些为了分数心系魂牵的日子,将永远从我们生命中消失。在梦想中奋斗了那么久,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一切只是浓缩在那一天,那一晚,那一刻。那时她的脸庞,以及她身后映着月色的池水,在水中投下倒影的小桥,永远在我的脑海中,如水波般荡漾。
估分报志愿那几天,以前一丝不苟的桌子凌凌乱乱地摆放着。以每张桌子为中心,我的同学们三五一群的坐着,昔日的教室如同昔日的努力,昔日的憧憬,昔日的时光,忽然间崩溃倒塌,变的现实而自由。有时候想想觉得后怕,几十个人的命运,在三五一群的讨论中,在最最懵懂无知的时候,在一时的年轻气盛之间,就被决定了。所谓命运,原来如此脆弱和漂浮。
高考后的几日中,偶逛书店,发现铺天盖地的参考书已换成了《2005年高考总复习指导》之类,不禁苦笑,我们这么快就已被遗忘。
一年后的今天,坐在陪伴了我高三无数个夜晚的书桌前,人如同在螺旋上升的楼梯上,转了一圈,回到原来的角度,高度却已不同。物是,人却已非。这段高度浓缩着最黑暗的高三,最难忘的高考,最伤感的别离,浓缩着第一次的远走他乡,初入学的新鲜和无助,军训的苦涩和甜蜜,大一的迷惘和空虚……这窄窄的高度承载了太多。转了一圈回来,人已老了。向下一看,昔时的影子依稀还在,还有五个月,新的一场高考就又要开始了,衷心地祝愿此时为高考而浴血奋战的学子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