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寒假,我校南校区有五名同学留校,他们中有的是因为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有的是因为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寒假过得怎样?记者为此采访了两位留在北校区并有勤工俭学任务的同学。他们的寒假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学校对勤工助学的重视和支持。
当南校区的同学们还在拥挤的车站盼望着回家的汽车时,寒假留校的同学们,却来到了他们的新“家”——广外北校区。在那里,他们度过了自己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深深地体会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亲人般的关怀,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资料图片)1月14日,五名南校区留校学生到北校区报到时合影
陈秀清:“我真的很感激学校的关怀”
家住贵州的陈秀清同学是英文学院的学生。她对记者的来访表现得有些腼腆。不过,当谈到寒假在北校区的生活时,她便露出了笑容,和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秀清告诉记者,假期生活过得挺不错的。他们是考完试后,由学工办的老师组织带领过去的。北校区早已经安排好宿舍,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刚到北校区的那几天,学校领导专程来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最为感动的是,她的辅导员经常致电,关心她的生活和工作是否习惯。
春节到来,校园里虽说有些冷清,但树上却挂满了彩灯。学校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经常慰问他们,还赠送了大红包,让秀清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由于秀清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因此假期里都是在云山网球俱乐部值班。秀清说:“在云山俱乐部值班挺轻松,每周工作两到三天,每天三到四个小时,每小时七元钱。我们的工作只是开帐单、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不会有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干得很愉快。”采访当天,刚好是秀清领到工资的日子,她兴奋地告诉记者,一共有530块,比回家帮忙卖菜赚得还多。“我真的很感激学校的关怀”,秀清说。
“留校,让我收获友谊,更让我思考未来”
同样来自英文学院的陈同学家在广东普宁,她友好地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
陈同学说,考完试后,南校区的留校生便要收拾好行装准备去北校区。在忙碌中,她的留校新生活便开始了。这是陈同学头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地过春节,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是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春节气氛。大年三十那天,留校生和校领导一起吃了团年饭,还领了校领导专门准备的红包。2月5号,他们还参加了在华工本部举行的联谊活动。
当记者问到她是怎样度过假期生活时,陈同学表示留校生有勤工助学的岗位,需要轮流在网球场值班,为顾客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下班后经常会读读书或者和师兄师姐聊天。她的假期生活过得很平静,正是这种平静使她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看到学长在图书馆用功,她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南校区借书证可以在北校区借书,让她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书籍。但是她感到最难得的是能和师兄师姐生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南校区没有学长带路的缺陷。学长教给她很多东西,让她感触颇深。
另一个收获是她得到了一份珍贵的友谊。南校区留校的同学中只有两名女生,她和陈秀清在寒假里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说:“我们两个都比较安静,话不多,可是很有默契。”
陈同学认为留校比回家收获更大,有了寒假的留校经历,她毅然作了暑假也留校的打算。陈同学告诉记者,在寒假中,她曾经思考过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她说有了目标,人才会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