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173期)老师同学:找准定位  追求深度

文字:冯明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3-29 点击数: 分享至:

      杨敏生 学生工作部(处)学生科科长:   《周五特稿》应多为学生工作作总结
      他认为,《周五特稿》更应该多为学生工作作总结。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在周末刊登,应该做到承前启后,总结一周来学生工作的热点,同时展望下周的工作。
      在选材上,杨敏生建议《周五特稿》要由大学生活延伸到社会上,反映社会上本质性的东西。他举例说,以往特稿中关于学生吃饭问题以及大学校园中的女明星等报道,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他说,特稿要善于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贴近我校师生的同时更要与我校的发展方向相结合。
      何钢 交流学院国际新闻系老师:  《周五特稿》要明确受众定位 追求深度
      1、 要明确受众定位。特稿刊登在广外新闻网这样一个官方的校级媒体上,应该首先明确受众定位。关注新闻网新闻的,多是我校师生,同时,还有许多兄弟院校的师生。特稿类的稿件是广外新闻网水平高低的参照系,做出的报道要具备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再者,广外新闻网应利用官方媒体的权利做更多横向比较的报道,即在报道校内新闻的同时,多与其他兄弟院校相关的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2、 要注重选题、追求深度。首先,在进行采访报道之前,要做好策划,采写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细节,又要注重深度。在做一些调查类的稿件时,要全面,多列举事实和数据。有深度的稿件不能只是对一些人物的言论进行记录和罗列。并且,特稿要做到指导性和建设性兼具,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之后,要在稿件的结尾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此突出它的贴近性并且具备启发读者的实用性。
      李文龙 交流学院国际新闻系01级学生(原新闻社副社长):  长度并不等于深度
      李文龙认为采写《周五特稿》栏目的文章需要团队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新闻网内部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调动记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互相学习。在对我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做得贴近、透彻了,让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讨论、有了更多的互动,更有利于新闻网知名度的提升。而在具体的操作上,他认为,稿件不宜过长,文章做得长并不等于有深度。
      他说网络新闻要注重新意和吸引力,做得长了反而会削减阅读兴趣。所以要注意控制篇幅,否则会予人“特稿”等于长稿的错觉。它应该“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无限的思想”。
      谢时光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04级学生:  众新闻中,《周五特稿》栏目最吸引我
      大一学生谢时光说,平时他看新闻网时,《周五特稿》栏目最吸引他。他觉得文章写得很客观,大都没什么主观的东西,加工的东西很少,这样很好,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理解。他特别提到一则报道中的摄影记者张由琼,他说他很有个性,“知道哪些是我们要看的东西,拍出的图片很吸引人。”
      简丹 商英学院02级学生(网球俱乐部员工): 《周五特稿》栏目的报道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简丹喜欢看《周五特稿》栏目中和我们的学校生活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比她在中学时看到的新闻更加深入、好看。作为云山网球俱乐部的员工,她更希望从这些报道中了解到更多有关学生工作方面的信息。而当看到和自己的工作部门相关的报道时,她更会特别关注,并仔细地阅读。《周五特稿》每逢周五登一期、报道方式令她印象深刻。因为这样,她可以用周末的固定时间去阅读这些比较有深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