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中日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开幕

文字:罗丹 实习生 梁曦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3-2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326日上午,由我校主办、中日多方协办的“2005年中日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会议厅开幕,我校校长徐真华教授、日本驻广州领事馆渡边英雄总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陈广海、我校顾也力教授、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以及东京大学小森阳一教授等多位中日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研讨会开始,徐真华致词:“本次研讨会将达到一个交流与协作、融合与创新的境界。中日两国文学研究者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我校的学术品位,与我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结合起来。”

                                           渡边英雄发表致辞

    日本驻广州总领事渡边英雄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校日语系在南方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为“广外对中日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说,中日邦交已经30年,交流不断,同时各种摩擦也不断出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举办这样一次学术研讨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更可以成为中日关系良好发展的又一块基石。”

 

    陈广海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广东省对外友好协会对研讨会等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广东省已经有广州、深圳等6个城市和日本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广东多所高校都和日本的大学有交流,以后将建立国际文化研究合作机制,促进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他说。

 

    河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蓝岸说,来到母校参加这次研讨会并且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感到诚惶诚恐。“这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研讨会。”蓝岸先生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广东省和日本的经济合作工作,尤其是吸引日商来广东投资。他说:“20多年的发展,人民的意识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外,更应该加强文化和社会的交流,促进中日两国学术界的友好交往。”

 

    我校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孟庆枢代表发言说:“本次研讨会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中日两国处在多元的文化状态,既给两国的交流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中日两国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不过近代(宽泛的概念)以来,日本处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旋涡中。”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文学批评更值得中国文学批评界重视和思考,而本次研讨会将促进中日友好,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后,东京大学小森阳一教授和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别发表了《战争与现代文学——地域化角度的新考察》、《文学研究的中国之思》的基调演讲。

 

    饶芃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化,它不是凝固的,也不是分条细缕的,而是整体的,是感悟式的。她说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处。“中国的文化和文学都很诗性,大而化,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有哪个很用心地去领悟。”东方各国的文化有很浓厚的血缘,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可以形成地域化文化。这些国家的文化研究应该是双向的。作为一名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饶芃子说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对话,和国家大小无关。

 

    我校顾也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研讨会,无论从主题还是参与专家学者的面而言,都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会议,我校日语专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顾也力说,举办这样的一场国际研讨会,首先是我校实力的一种体现,使我校对外交流上的一个新的进步,可以提升我们学校的影响力。“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研讨会对我校的学科发展将起很大作用,尤其是日语专业的发展,对于申办省级名牌博士点都是一种影响力的提升。这是一件对内对外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次研讨会将于28日闭幕,中日学者将围绕“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研究的新路径”的主题展开多方面的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