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174期)老师热议:“讲座文化”正在我校慢慢形成

文字:吴彦明 李墨 梁曦 林若川 廖银洁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4-11 点击数: 分享至: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孔晓明:
  校党委宣传部借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之机,针对师生们对学校的人文环境所持的较高期待,推出了人文大讲坛系列讲座。现在已经开设的三个讲座已经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每场讲座都没有硬性规定必须到场的听众,但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一个成功讲座必须具备三个方面,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题或话题,研究有深度,演讲有水平,三者必不可少。人文大讲坛正是秉着这三个原则用心打造的。
  作为该系列讲座的主办单位之一,宣传部将继续努力,集中优势资源,邀请高水平的演讲者,丰富讲座的手段,把它塑造成一个品牌,为营造我校人文氛围而努力。

校学生部副部长黄秀娟:
  举办人文学术讲座对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推动作用在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思考进行有益的引导,培养研究、创新的意识。学生只有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提高人文素质,才能在日后走上工作舞台的国际交往中坚持民族性原则。
 
校团委副书记刘志军:
  学校的各种讲座有助同学们活跃思维,启迪成长。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讲座的时候,博采众家之长,打破专业界限,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充分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而且不必过于注重讲座是否由名人主讲,不少学者都有真知灼见,听讲座时注意思想交流,收获就会比较丰富。
 
南校区党政办主任
周东兰:
  我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校园文化向南校倾斜”的意见,过去一段时间,我校各部门、各学院都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来活跃文化氛围,这学期还利用网络传输,使大家能够第一时间同步欣赏北校区的精品讲座。希望南校区的讲座可以“百花齐放”,让同学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南校区教务办主任李青:
  人文学术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第二课堂,熏陶了同学们的思想。有的讲座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场学术讲座,往往表现了是一名学者在某个领域潜心研究的精华。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人文方舟”等讲座,敢于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塑造起南校区的人文学术氛围。
 
交流学院中文系一老师:
  此次人文大讲坛系列讲座在全校引起了较大反响,体现在听众整体规模增大,讲演者在学术界有一定的权威,组织、宣传方面加大了力度,引导、营造出一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一种“讲座文化”正在我校慢慢形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