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于4月25、26、27日举行。据了解,今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幅上升,由去年的1026人上升到1469人,升幅达43%。记者特意走访了研究生部的张秀三老师,了解一些我校研究生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国际法学九个硕士点。招收的学生主要包括非定向生、定向生、委培生、自筹经费生,另外我校还接收一定比例的推免生(免试(仅指初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其中,定向生与委培生有工作单位,须与原工作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工作。
关于培养经费的问题,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约2/3公费名额)的硕士生,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其中,非定向生的培养费由国家负担;定向生的培养费由国家和考生单位共同负担,且定向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单位负责,按定向合同就业。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单位负责,并向我校交纳委托培养费,考生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高等学校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由研究生、导师与学校共同筹集。研究生毕业时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推荐就业。我校所有研究生均为脱产,且有5%~10%的在校学生可获奖学金。
据介绍,今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达到5:1,即1469人约招收320人(数字仅供参考)。本次复试是按照1:1.2的比例选拔的,即若要招收1人则选1.2人复试选拔。录取主要以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为主,专业不同两者的比例也不同。张老师介绍,由于我校语言类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很高,因而这几年报考语言类的硕士研究生人数持续火爆。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国际法学这三个新增专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至于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研究生毕业去向问题,张秀三表示,约80%的研究生流向高校。以往多数集中在广州、深圳,近两年由于市场渐趋饱和,流往其他地区的人数有所上升。
“今年研究生报名进行了改革,同学们必须注意。”张秀三补充说,今年开始研究生报考全部实行网上报名,有些学生在填写个人资料时不够细心,例如通讯地址填写不详细,这就给研究生部的工作造成了困难,令某些考生的成绩单难以寄达。张秀三提醒,报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个人资料的准确填写,否则会造成考生个人和研究生部双方的不便。
对于有志报考我校研究生的同学,张秀三给出了一个建议:尽可能搜集信息。“学校、导师、专业等都是要搜集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信息的来源可以来自我校研究生部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信息量,同学们不妨常去看看。此外,师兄师姐也是信息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