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乐韵飞扬夜,细赏诗词歌赋——记中文学院校园古典诗词赋创作大赛颁奖暨作品赏析晚会

文字:邓雯月 实习生 姚小珊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10-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古筝声、琵琶声,声声悦耳。吟诗词、咏歌赋,句句“养”耳。10月12日晚,“凤鸣云山”系列活动之校园古典诗词赋创作大赛颁奖暨作品赏析晚会在北校六教报告厅隆重举行。中文学院成了当晚最大赢家,共获得了大赛的15个奖项,经贸学院、商英学院、管理学院则获得了其余奖项。其中,经贸学院梁超文凭着《夜闻风雨存腹稿明日赋成》斩获大赛诗类一等奖,成为大赛一等奖类获得者中唯一的一位非中文学院的学生。

  当晚,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景辉、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孔晓明、校学生处处长何传添、中文学院院长陈飞、中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云坚等出席了颁奖典礼。据了解,此次大赛由中文学院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同举办。大赛吸引了中文学院、经贸学院、信息学院等九个学院近百个学生的参与,经过两轮严格筛选,分诗类、词类和赋类三个竞赛单元共评出优秀作品19篇。


卢景辉为获奖者颁奖

  伴随悠扬的古筝乐声,深情的朗诵者诵出一句句优美的诗句,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广外学子们对母校的浓浓之情通过这些诗赛作品尽情的表露出来。我校学报主编郭德茂教授对获奖学生的才情赞叹有加。他指出,诗句的押韵和对仗都很工整,更把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融入诗歌里。郭德茂例举,在七律诗《咏广外》中,作者赞美了广外是个充满灵气的校园,作者还把有着现代色彩的校训融入到诗句中,因此有了“尚行明德为我用,中西学贯一生知”的佳句。另一佳作《初夏夜归》记叙了诗人漫步广外南校区的所见所想。诗中“新绿渐浓虫鸣欢,独步校园友自然”中的“友”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很好地突出了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古筝演绎古典优雅乐声

  一阵阵典雅的琵琶声把观众带进了词赛作品的赏析。“天!闲看春风落木棉。韶光过,君莫负华年。”词类一等奖作品《十六字令》作者张天英匠心独运,把看似平凡的词语运用出不同凡响的效果。中文学院路成文副教授赏析时说,短短十六字,却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路成文特别欣赏“闲看”一词,他指出“闲”字的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写出了作者由中学步入大学后的茫然感,第二层是写出了作者对时光稍纵即逝的焦虑感。路文成还指出,作者强调修身立志、咏一年之计在于春等积极的人生观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一一体现出来。

  《登摩星岭赋》作者中文学院曹竞华夺得赋类桂冠。曹竞华是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对家乡广州有着一份浓厚的情感。他在谈获奖感言上介绍说,写这篇赋是与友人同登白云山摩星岭时俯瞰家乡美景有感而发,一挥而就。他旁征博引,在诗中化用了如诗经、楚辞、宋代名家名作。中文学院陈桐生教授评价该赋取材独到,将自然与人文景观两相结合,融情如景,文采斐然。

附获奖名单及作品:

 

诗赛一等奖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梁超文   《夜闻风雨存腹稿明日赋成》

词赛一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张天英  《十六字令》

赋赛一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曹竞华 《登摩星岭赋》

诗赛二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翟晓春  《咏广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肖鑫洪  《后主归》

词赛二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青玉案》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郑晓恒   《最高楼》

赋赛二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唐晓娜  《穗城求学赋》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潘博佳   《清远游赋》

诗赛三等奖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吴佳华《初夏夜归》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何思颖《吾校广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陈远春《咏春》

词赛三等奖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徐春华《江城子·春日谴怀》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房宇莹《蝶恋花·悼三闾大夫》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吴楚珊《醉花阴  相思河畔》

赋赛三等奖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何思颖  《曹操赋》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苏其英  《函谷关赋》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宋腾飞《思旧赋》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信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