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三位云山资深教授对话青年教师

文字:记者 陈伟坤 实习生 朱自雷 匡冉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1-0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月6日,由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教师发展论坛在北校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邀请了我校三位首批获聘的“云山资深教授”徐真华、栾栋、王初明与来自各学院几十位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副校长阳爱民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徐真华分享十年行政心得

  担任行政工作逾十年的徐真华提醒青年教师们要“尊重常识、敬畏常识,尊重规律、敬畏规律”,告诫在座各位警惕过于“聪明”。在学言学、在教言教,这位习惯骑自行车穿梭校园的老教授身体力行地启发青年教师要“持一颗平常心,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他承认这的确知易行难,建议青年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

  徐真华发言

 

  徐真华指出,十多年前,大学校长的形象大多是“有很高学术地位,能代表整个学科”。但在其履职期间,徐真华一直奉行这样的原则:“大学校长应做的是把大学建设好,而不是巩固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在2001年和2005年,他带头进行了两次“五项改革”,对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创造性地规划了“集体领导,院长负责,教授咨询,民主管理”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确立了专业人士在二级学院中的领导地位。在徐真华的带领下,我校成为省内首家设立大学章程的高校,提出“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育人目标。
  
栾栋漫谈学术伦理

  栾栋是一位典型的学术型人才,曾在国内外6所大学求学,在文史哲学等领域都有颇深的造诣,被誉为“会通式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熟读《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却对古文字、历史、文学、哲学深感兴趣。阴差阳错,当初他被录取到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语专业毕业后,他立即转向文史哲学的钻研,先后报读了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历史专业的文史编纂进修班和哲学专业的人文科学博士研究生班。

栾栋发言

 

  借这段经历,他提出了做学术研究的第一要点:远志。另外两个要点则为明志、守志。栾栋鼓励青年教师实现远大志向、坚持已有志向、不能违背学术初衷。以睿智而明晰的话语,栾栋为在座教师讲解了“学问为己,学问为他,学问为道”的观点,强调这三个概念是相通的,不能割裂开来。栾栋提到,做学问,要学会克己与担当,勇于检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他也强调,“当真理要你执着的时候”,需要有当仁不让的气魄。
  栾栋不少观点十分新颖。“创新的‘创’也有可能是创伤。”因此每逢他在学术研究里需要另辟蹊径,而与前辈观点相左之际,他会更加地小心谨慎,生怕带来无谓的伤害。

王初明传授课题申报经验

  课题申报作为青年教师们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给他们带来过很多困扰。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的王初明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就“如何拟写好一个课题的标题”、“怎么申报课题才能够突出选题的价值”、“怎样的表述才做到清晰简明”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还展示了一份其为别人修改的课题申报文本,仔细分析了改动前后的差异。王初明提出了“心眼活,功夫死,我为主”的科研方针,并系统阐释了“心中装着评审人”,“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挑明研究问题”等申报要点。

王初明发言

 

  主题演讲后,三位云山资深教授与现场青年教师展开自由对话交流。当有听众及徐真华“管理干部如何实现自我提升”时,徐真华表示,“重教师轻管理”确实是当今高校的普遍问题。除了政策层面作调整外,学校通过“影子计划”、“增员制”等,努力协助人事部门,实现对管理队伍的优化。有听众到“如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做一名幸福的大学老师”,栾栋以自己在痛风发作期间忍痛思考,成就了好几篇论文为例,幽默风趣地告诉青年教师“享受痛苦”。

三位云山资深教授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