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多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没有远走。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弘扬雷锋精神依然是时代的最强呼声。
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予后取,艰苦奋斗,胸怀人民。“雷锋”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在部队经常帮战士补袜子,洗被子,帮工厂搬砖,帮老大娘挑水,把省下的钱寄给家里有困难的战友妈妈……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从不索取回报,总是乐呵呵的,真正把助人当成快乐。除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雷锋精神还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雷锋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雷锋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雷锋精神是“钉子”精神;雷锋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雷锋精神是“螺丝钉”精神。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五十年多来,雷锋精神之所以一直被人们传承了下来,不仅仅是因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品德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因为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与雷锋成长的年代相比,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金钱意识、物欲意识、功利意识、自我意识渐趋膨胀的同时,人们的奉献意识、公益意识、互助意识、集体意识渐趋淡薄。一些人做事动辄讲报酬,动辄以金钱量化工作、以回报衡量付出。雷锋式人物常被嘲讽和调侃,救死扶伤的善举常受到怀疑和误会,见利忘义、“见死不救”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弘扬雷锋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仍在我们身边。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仍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追求。广外校友冯卓怡,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保研和留在广州工作的机会,远赴新疆喀什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后来在新疆暴恐活动猖獗的时候,她又毅然主动申请返回南疆,无私地将青春和热血献给援疆事业;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首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广外法律援助中心团队,六年寒来暑往中,他们深入社区为老百姓面对面提供咨询,开展多种多样普法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当事人伸出援助之手,无偿地将知识和才干献给社会。每一年,数千广外学子奔赴“三下乡”基地,用知识和微笑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求知梦想;每一年,上千广外学子为各种国际、全国大型体育赛事、博览会提供志愿者服务,体现了新一代广外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广外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国际化人才更需要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滋养,更需要吸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等在雷锋身上展现出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养份。因此,广外培养的国际化人才,除了要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之外,更要具有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所谓国家情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以及“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谓责任感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他人、为社会而活;人活着不仅为活着而活着,还要为理想、为追求、为责任而活。今天,我们重提雷锋精神、重树雷锋榜样,就是希望青年学生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广外“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系好人生第一扣”, 讲奉献敢担当,努力成为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