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那场惊动世界的青年爱国运动,吹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号角,也成为中国青年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缩影。百年之后,青年们所处的时代境遇已截然不同,面临的挑战也愈加多元,青年们又该有何作为呢?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广外青年学子(创业达人徐小涵、印度政府奖金公派留学生彭博、国奖获得者华珂以及“校长奖章”获得者伍华星等),看看他们是如何以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五四精神?走进广外师生,看看他们是如何定义青年节?如何理解青年的责任?
徐小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总是渴望着能一展身手,商英学院的徐小涵便是其中一员。大一时,她加入了一个名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社团,遇到许多充满激情的人和许多不错的项目机遇,渐渐有了创业的念头。后来,一位师兄向她介绍了“白云比逗”这一创业项目,认真思考之后,她决定参与其中。大学生被认为是“犯错最容易得到原谅”的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创业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信任。从刚开始的筹股集资、餐饮的选择定位到店铺的宣传再到后来的员工管理,她和她同样涉世未深的伙伴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吃闭门斋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人赤裸裸地跟我说,你们店做不下去的,你们放弃吧”。她也曾迷茫、苦恼,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亲友的支持是她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她对自身清晰的定位和对未来清醒的认识,“我从小都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我知道自己该朝向哪里走。”她如是说道。如今,她所创办的西餐厅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我校校友企业,在追梦的路上她脚踏实地,同时仰望星空,她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要害怕未来,未来就在你心中。
彭博:“要付出很多很多,才会看起来很幸运”
印地语系的彭博即将要毕业了。大一时,他热衷于志愿活动,在广州博物馆用中英双语向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介绍他的家乡,他说“走过的路越多,就越是深爱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我希望这些游客能记得在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曾有一位热情的讲解员招待过他们。”大二时,他在北校创建德思中文辩论队,一点一点地争取学术资源、一步一步地配合各个学院建设自己的院队,过程繁琐而紧张,对他而言却是充满乐趣的,因为辩论是他无法割舍且引以为傲的一项技能,同时他也希望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大三时,他争取到了印度政府奖金公派留学的名额,在那个incredible的国度,他渐渐放下偏见,去思索那些不可思议的经历,倾听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收获得是独特而丰富的经历和知识”。留学期间,他还有幸作为留学生代表,得到访问印度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他说自己“有太多的运气和眷顾,得到了太好的机会和经历”,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总是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才会看起来很幸运吧。
彭博:要付出很多努力,才会看起来幸运
华珂:周密规划,高效学习
“我比较喜欢做自己的事情,比较随心所欲。”一改领奖台上高冷刻板的学霸形象,私底下的华珂显得十分率性和有趣。“国奖”的获得对她来说是个意外,是个“小幸运”,但这些类似“上天的惊喜却不会影响她的自我道路,她不会因此而骄傲,也不会因此而增加心里压力,她依旧坦荡地随心而走。她也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国奖得主——有严密的时间安排,有自己周密的规划,华珂其实非常“自由”。不仅不会起早贪黑地学习,相反,她还会给自己留足“煲美剧”的时间,劳逸结合,才能学得轻松高效。当然也有着忙碌的时刻,上学期的她参加了“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商务实践大赛”,同时还要兼顾专业课与法语课的学习,但她不会增加自己的学习时间,只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该有的休息时间尽量会保持,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华珂:周密规划,高效学习
无论是社团还是学习,她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即兴趣为先,努力必不可少。曾有不少学弟妹们询问她学习是否有捷径。她坦诚回答: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太急于求成,“就像练口语,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成效,但要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进步的”。
伍华星:“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你有目标吗?”“没有,但有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采访之前,我们以为来自中文学院的伍华星同学会滔滔不绝地向我们描述他的人生蓝图,然而,这位保研至复旦、荣获校长奖章的学霸却淡淡地告诉我们“去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每一件实在的小事做好,那条路就会清晰地出现在你面前”。在很多人认为“中文无用”的当下,他仍然选择了创意写作专业,只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写作。他认为“中文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无用,无用而用。学中文就是学习无用的东西,掌握无用的价值,然后转化为有用的知识”。优秀如他,曾以综合成绩与专业绩点均为第一的成绩争取到台湾义守大学公费交换的机会。在海峡彼岸,他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心性平和地去了解曾未知的事物,看别样的风景,听当地人的故事。交换结束之后,他把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整理为一部作品集,取名为《摆渡人》,寓意“在台陆之间不断摆渡”。如今,他选择了到复旦大学继续深造,在那个风清月白的思想园地里,继续“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任思绪飘飞。
伍华星: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学习之余,伍华星的社团经历丰富而充实,同时热心公益。辗转于广州与清远求学,他看到两座城市的差异,希望能为家乡做点实事,于是和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微光团青年学生志愿组织”。他满怀热情却不盲目冲动,而是真切地了解受助对象的需要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实事求是地提供帮助。下乡支教,他带领团队事先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合理地带去城市的观念,避免他们走后孩子情感上出现落差,思想上出现断层。助人自助,以青年学生影响青年学生是他的公益理念,如今,他的公益团队已成立将近四年,共开展了6项志愿公益项目和行动计划,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积超400小时。
师生寄语:青年节时刻警醒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今天,对于大部分青年学生,青年节仍有着重要意义的。英文学院13级的钟家劲同学认为,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济条件优越的我们很难感受到九十多年前老一辈青年的艰辛与贫苦,因此,养尊处优的我们难免会在思想、心理或行为上走弯路,“而青年节的存在,则警醒我们要时刻谨记什么是青年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校模特队副队长李欣认为,青年节的存在有着鞭策与激励的作用,它能督促我们积极参与思考社会问题,反省自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但初出茅庐的我们难免会经验不足,作为过来人的老师们分享的经验和给出的建议,也许能帮助我们在寻梦的路途中少走弯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胜海老师表示当代青年应志存高远,胸怀世界,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同时他希望广外莘莘学子应通过自身实践创造出精彩人生,做一个自豪光荣无悔的广外人。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方华老师坦言,现如今过大的信息量对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大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表现的迷茫彷徨与自信独立都是自然的过渡过程,这无不昭示着大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思考。与此同时,他希望广外学子应珍惜与充分利用大学光阴,学思结合,言行并进,既要找准学习方法,又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做社会需要的人才。
《后会无期》中,韩寒借苏米之口说出“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无法过好这一生”。再励志的故事、再精辟的道理,如果无法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便终究只是鸡汤一碗。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不想也不能复制榜样的成长历程,但我们可以让榜样的力量长久地保持,将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融入到自身的实践中去,以榜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不骄不躁。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让别人仰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