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大型报道】国际学院:炼就出国留学培训的典范

文字:王子衿、李炤锋、丁旋旋 图片:国际学院 新闻社记者 编辑:宾锐光 发布时间:2016-05-27 点击数: 分享至:

 

●筚路蓝缕十二载,她成为出国留学培训机构的权威和典范,成为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华南唯一培训基地。

蒸蒸日上“十二五,她牵头设立广外教师留学专项基金,助力教师管理干部出国交流学习。

●润物无声五年间,善于打造公寓文化室,率先推行无手机课堂,致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听听院长说——

“国际学院专注国际教育十二年,已然成为一种品牌,成为行业的权威和典范,目前是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华南唯一培训基地。”国际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魏辉良在接受新闻社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说,“‘十二五’也是国际学院迅猛发展的腾飞期”。

 

国际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魏辉良接受记者访谈

 

 

盘点“十二五”:迅猛发展,助力学校国际化战略

筚路蓝缕,打造出国留学行业权威。国际学院成立于2004年,最初成立的目的是整合原本分散在其他学院的国际留学项目,以便招生、教学和管理。度过了最初的成长期,“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教学管理最规范、合作项目最成熟的同类办学机构之一,逐步成长为华南地区出国留学培训的知名品牌,也是广东省委及广州市委指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出国前英语培训单位,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短期外语强化培训,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外语委托培训。

近五年,学院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20所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出国留学培训,培养了优秀的出国留学人才,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2014年,国际学院成为教育部11家培训部教指委秘书长单位。2015年,学院与广州市韩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辟了亚洲留学项目市场,并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启了韩国留学市场。

“十二五”期间,学院在科研方面成绩喜人。2014年,学院教授杨文慧申报的项目《跨文化“社会话语”的认知构建与实证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陈林汉教授、傅蜜蜜老师等先后获得省厅级、校级科研立项6项;10位老师获得学校“书记”项目立项。此外,学院还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

蒸蒸日上,助力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招生人数逐年攀升,每年输送600多名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为很多有梦想肯努力的年轻人提供了继续进步的平台。学院始终坚守发展生命线,始终极度重视教学工作。在全广外人的支持下,学院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也为我校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飞速发展的国际学院为学校提升国际化水平贡献了重要力量。魏辉良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牵头设立了广外教师留学的专项基金,我校每年可派出约50名教师、中层干部或管理人员出国交流;同时,由于学院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密切,为学校每年输送大量教师、行政人员出国访学、修读学位或合作研究提供方便。

“十二五”期间,经过学院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相关部门的反复沟通和协调,国际学院还破解了一度困扰学院发展的学位认证难题。为国际学院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润物无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魏辉良指出,由于国际学院的学生没有学籍,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学院学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推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学院党总支以打造云山公寓文化室为抓手,在南北校区学生宿舍楼分别建设了公寓文化室,订阅了英语类、文学类、时事焦点类等方面书刊杂志,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标语海报,积极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和推进学风建设,通过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作用,致力于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公寓。

国际学院云山公寓文化室

 

此外,学院最先倡议“无手机课堂”,呼吁所有学生需将手机放入手机袋,提高课堂注意力。

“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走出了优秀的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魏辉良讲述说,这些年轻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高考失败后,他们在国际学院这个平台上奋起直追,用毅力和勤勉取得骄人的成绩。国际学院也始终不遗余力地于实现国际化的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展望“十三五”:蓄力改革,实现合作办学重要发展

展望“十三五”,魏辉良指出,国际学院将蓄力于一项重要改革——向教育部国际司申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一旦申报成功,未来国际学院的学生会得到我校和合作的国际院校双份文凭,这也标志着国际学院将逐渐从留学培训向合作办学方向发展,该项目将成为国际学院乃至全广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杆。“十三五”期间,国际学院还将拓展北美市场,同北美名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北美高水平大学合作项目。

 

晒晒成绩单——

 

高端合作——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续签共建培训基地协议

201656日,我校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2016年中国留学论坛上续签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协议,我校副校长陈林汉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代表双方签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钟罗军、出国留学培训部副主任杨文慧等出席论坛。


签约仪式

孙建明表示,中心与广外有着长期合作,双方在加强和规范出国留学培训方面的宗旨是一致的,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条件,努力创建高质量留学品牌,共同推进自费留学项目的发展。陈林汉赞扬了中心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并介绍了我校出国留学培训方面的情况。他强调,双方续签协议共同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地的出国留学服务水平,提升基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共同为教育国际化作贡献。

在“留学服务规范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分论坛上,我校国际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魏辉良发言。他回顾了广外国际学院12年办学历程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应对新形势下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国际研讨——承办第三届高等教育国际化研讨会

2014622日,国际学院承办了第三届高等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如乔治福克斯大学、哈町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敏斯特大学、兰开夏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专家学者齐聚广外,探讨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问题,总结国际教育合作经验。中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家财、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胡振敏和我校校长仲伟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我校副校长方凡泉主持。

在本次会议上国际学院共有六位老师宣读论文,其中出国留学培训部副主任杨文慧教授、主任陈林汉教授就“中国国际教育中行前培训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主题发言。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国际教育的行前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的行前培训不能有效地满足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培训需要,通过结合企业培训模式,作者提出新的层面式行前培训模式。该分析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培训实践中都填补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

第三届高等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会场

 

 

先行举措——推行无手机课堂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国际学院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这项举措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由教师和班干部带头不在课堂使用手机,并号召同学们在课堂上自觉上交手机,或是不使用手机。

现在走进国际学院的教室,都会发现讲台的正面或侧面悬挂着一个班级手机袋,上面有若干个印有编号的收纳袋,上课前各学生的手机应“按号入袋”,课堂结束后方可被取回。

国际学院讲桌旁的倡议

此项制度实行,学院参考了国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的实例。筹划推行此制度的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根据其他院校实施时遇到的问题对此制度作出改进,查询《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相应程序,征询学生意见、签订课堂无手机制度倡议书和承诺书等工作。

国际学院副院长魏辉良是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他表示“课堂无手机”是国际学院学风建设举措的一部分,已初步取得良好成效:课堂中的“低头族”明显减少,同学们或是主动上交手机,或是干脆不带手机进入课堂,“希望这项举措可以让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尽早回归课堂。”国际学院团委老师王斌龙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就上课时间而言,“课堂无手机”可以督促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和思考,同时也是对课堂的尊重。

 

数数家底——

本部分侧重以“数字”形式展示各学院“十二五”期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500-1600人,共输送3167名学生到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十二五”期间,国际学院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的20所合作院校开展合作,开展出国留学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包括SSCI核心一类、二类、三类核心论文近20篇。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1项;省厅级、校级科研立项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10位老师获得学校“书记”项目立项。

2012年、2014年分别举办两届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研讨会。

 

专题顾问:石佑启

专题总策划:胡文涛

专题策划:沈冬苗 宾锐光

专题统筹:梁玲华 彭光蕾 谢健斌

本文撰稿:王子衿 李炤锋 丁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