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唇枪舌战 英美法系模拟法庭南校区开庭

文字:叶焕枝 实习生 何晓月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6-0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30晚上由校党委宣传部和法学院联合主办、法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的十大校园文化活动精品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英美法系模拟法庭”在南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副校长董小麟、宣传部部长孔晓明、南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东兰、学生处副处长钟罗军、校团委书记刘志军,法学院院长吴兴光、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蒙德红、胡文涛副书记及广州大学城小谷围派出所的负责同志和各学院部分老师以及大学城各高校的学生代表出席并观摩了整个庭审过程。广州电视台记者亲赴现场做现场报道。

 

随着舞台帷幕徐徐拉开,模拟法庭正式开庭。舞台的灯光照射到法庭上,投射出一种神圣、庄重的威严,现场随即鸦雀无声。本次模拟法庭的庭审过程都是严格按照美国法庭审判程序展开的,扮演律师、法官、被告的同学以他们精彩的演绎将观众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法庭现场。

 

                     庄严的庭审现场

 

本届模拟法庭以19942月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一起谋杀案为背景。一位名叫珍妮特的女子被杀死家中,她的丈夫职业棒球手凯利·迈尔斯也受了伤,嫌疑犯比尔·方坦尼尔驾车逸去。虽然凶杀现场有多处血迹和搏斗痕迹,但凶案发生时的细节难以推断。德克萨斯州检察院决定对比尔·方坦尼尔提出公诉。精彩的法庭辩论由此展开……

 

                  证人手按圣经庄严宣誓

 

在法官入座、陪审团庄严宣誓以及检察官和辩方律师先后进行开庭陈词后,身为控方的检察官传召了被害人、警察局探员以及被告本人上庭作证,陈述案发时及案发后的情况,试图说服陪审团成员裁定被告故意杀人罪成立。

  

                 “被告”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然而被告的辩护律师不甘示弱,与检察官上演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唇枪舌剑。在控辩双方各执一词,孰真孰假难以分辨时,法官宣布退庭,评审团离席讨论。然而评审团以66形成均势,无法判决被告比尔·方坦尼尔有罪,法官宣布本案流审。时隔五年后,一度流审的“珍妮特被杀案”重新开庭审判,凯利却由一审时的证人变成了二审的另一被告,案件顿时满布悬念,情节错综复杂。控辩双方又陷入了一轮势均力敌的激烈争辩,最终在陪审团的一番权衡下,法官作出了裁决:判决第一被告比尔无罪释放,第二被告凯利伪证罪以及故意杀人罪成立。

 

                      辨方律师询问证人

 

利用法庭休庭间隙,台下的观众频频向控方和辩方律师发问,公诉人和辩护人以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条理清晰地回答,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检察官”挥洒自如

 

在开庭半小时后,仍有不少同学涌入学术报告厅,当得知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报告庭已无法容纳更多观众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抱憾而归,可见广外大十大校园文化活动精品之一的“模拟法庭”在南校区受追捧的程度非同一般。

 

    据了解,此次模拟法庭采取南北两校区同学互动参与完成的。起诉书、律师辩词、判决书、庭审程序和现场设计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饰演法庭成员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翻阅大量的资料后独自完成的。庭上的“律师”、“法官”等主要法庭成员由主要大二、大三的学生担任,而陪审团成员几乎是大一学生担任,他们的精彩演绎获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审判结束后,法学院杜晓君博士作了精彩独到的点评,她首先对同学们此次审判充分准备以及到位的表演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法庭成员”表现不错,“律师”表现的很自如,“检察官”也从容不迫。她指出这次模拟法庭向大家完全展示了美国法庭审模式。与大陆法系的纠问式审判模式不同,在这种在抗辩式庭审模式中法官扮演着非常消极被动的角色,而主要是控辩双方在庭审过程中起主导。

 

模拟法庭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本届英美法系模拟法庭非常精彩,既有很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又有较高的观赏性,让现场的观众在身临其景中感受到英美法系审判模式的最大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同学特别是法学科同学对英美法系国家审判制度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感悟性。他们祝愿我校模拟法庭越办越好。

 

              “法庭成员”与领导来宾合影留念